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夜访新“村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02:5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冷风寒雾,山路弯弯。11月18日晚8时许,一辆吉普车悄悄驶进了老熊山下的乐山市沙湾区万福桥村。

  一座竹林掩映的农家小院里,刚由企业老板坐上村委会主任位置的柯玉成,正和村社干部在商量修塘的急事。区委书记张大常冒着夜色进村,“村官”热烈鼓掌欢迎。堂屋里,七八把竹椅围拢,七八个县村干部相聚,夜谈活动便开门见山了。

  “修村道、筑塘埝、建村室,种花椒、套魔芋、办企业,确保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350元。这是我在选举会上立下的军令状,白纸黑字,说到做到!”柯玉成握了握拳头,语气十分坚定。“谁说不是哩,扳起指头算,村主任当了不到一个月,就带领群众修通了2.5公里长的村道,拉电线、安喇叭,广播通了,‘哑巴村’热闹了起来。这不,大伙儿又忙着修筑山坪塘,解决群众的灌溉难题哩!”一社社长谢永强扳着手指如数家珍。

  “修路、筑塘、种魔芋,这些大事村民都举手了吗?有没有投反对票的,技术、资金、市场等问题怎样决策?”灯光下,张大常和村干部们拉起了家常,从应对市场经济的要求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思路、方法、纪律到亲民、爱民、为民。道理深入浅出,夜谈春风化雨。

  这是沙湾区在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后,为了有效提高村干部、特别是118名新当选的“村官”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执政能力,区委决定对16个发展任务重、农民增收难的村的新任“村官”开展的夜谈活动,目的是通过因人制宜地谈方法、谈思路、谈规矩,让这批“官职”不大责任大的“村官”,尽快实现从普通公民到村干部的过渡。

  时钟指向晚上9点10分,吉普车一头扎进夜幕,径直来到福禄镇平原村。平原村是个紧邻集镇的移民村,全村2748人靠151亩耕地和务工度日,妥善解决剩余劳力就业的问题十分突出。彭中林,一个任过教、经过商、从过政的中年汉子,这次被选举为村主任后感到压力很大。见面时,愁眉苦脸的彭中林正和村支书王三胡子研究,在镇农贸市场腾些摊位安置贫困村民。难题摆出后,张大常仔细分析、总结出平原村发展的三大优势:地处场镇、紧邻农贸市场、修建铜街子电站时闲置的200多亩非耕地,都是兴企、经商解决剩余劳力的好办法。

  妙棋一着,满盘皆活。彭中林笑了,王三胡子乐了,站在身后的主任妻子直呼“好主意、金点子!”张大常笑着说:干部的能力、思维、措施和正确的决策,是培养、实践和锻炼出来的。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难的事情也会办成、办妥!

  凌晨零点30分,吉普车返回沙湾。下车时,张大常的一句话,令记者久久思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干部队伍建设丝毫松不得劲啊!

  杨长喜本报记者余向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