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外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我驻外记者谈切身体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09:59 法制日报

  国外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中国驻海外记者讲述切身体会钱慰曾 李永敬 黄慎

  食品安全,这个关乎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话题,一次次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从几年前疯牛病肉进入欧洲的超市到近日“二恶英”再现荷兰、德国、比利时,食品及其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国外的情况究竟如何?几位中国驻外记者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切身体会……

  美国:食品召回分三级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水晶城小区,有一家会员制的大型连锁食品和日用品超市,英文名字叫Costco,这里的中国人习惯称呼它的原名“PriceClub价格俱乐部”。

  记者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价格俱乐部,其食品特别是肉、鱼类质量都很有保证。以牛肉为例,“价格俱乐部”出售的全是经美农业部统一认证的高品质产品,每次去那里都可以看到冷藏柜里摆着标明当天早上刚刚包装的新鲜牛肉,而且还写着必须在某某日之前出售,事实上往往还不到规定日期这些牛肉就已经被销售或被处理掉了。

  餐馆卫生检查制度也很严,几个月前记者在一家餐馆吃饭时,正赶上卫生人员对这家餐馆进行抽查,记者看到检查人员认真地用随身携带的设备检测洗过的盘子和其它用具。检查人员检测内容包括烹饪方法、冷藏和冷冻等关键指标,也包括餐馆整体环境是否清洁等非关键指标。检查人员甚至还要观察厨师和工作人员如何洗手,一般要求他们必须用洗手液连洗20秒以上,还要用纸巾擦干,洗手完毕后关水龙头也要拿着纸巾关,而不能用刚洗过的手直接去拧水龙头。

  采取企业自愿和国家严格监督及强制制度相结合,食品召回制度在美国也执行的较好。具体说,食品召回分为三级,第一级召回是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食品;第二级是危害较轻的食品;第三级是一般不会有危害的,比如贴错产品标签等。

  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从11月初以来已经公布了几起仍在调查的召回行动。一起涉及纽约州一家公司生产的近23吨法兰克福香肠,原因是这些香肠可能没有完全做熟;另一起是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家公司生产的约225吨冻牛肉馅饼,原因是这些产品可能含有O-157大肠杆菌。

  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食品就没有任何问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食物中毒在美国每年导致大约7600万人得病,约32万人住院接受治疗,最后因食物中毒死亡者每年则可高达5000人。例如,今年夏天,包括弗吉尼亚在内的6个州近500人吃了一家连锁食品店的西红柿切片后感染了沙门氏菌。不过专家指出,绝大多数的食物中毒事件不会造成明显伤害,甚至受害者自己也不大注意,只有那些影响范围较大或造成明显伤害的案例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瑞士:每只家畜都有档案

  瑞士联邦政府很早就将食品安全纳入其基本公共职能,多年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以尽量减少乃至杜绝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整个“食物链”可能产生的风险。

  瑞士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强。记者曾在瑞士的一所小学里听过一堂关于饮食卫生的课。老师告诉学生说:“食品标签上注明的保质期和储存温度等都是经过反复科学试验才确定下来的。不要以为食品虽过了保质期,但只要没有异味或变质就可以食用。因为过期食品中有害细菌的含量往往已经超标,只是人们的味觉无法感知罢了。”学生们也都知道,在家里一定要严格遵守食品保质期,按照食品保鲜要求储藏食品等。

  瑞士的食品,从源头到加工,经过流通,再到消费形成了一张严密的监督保护网。源头方面,瑞士法律法规要求农作物种植者和家畜饲养者必须严格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标准,选择和使用农药、饲料,保证动、植物的健康和卫生;加工方面,瑞士销售领域的两大巨头都拥有自己的食品加工企业,并且瑞士有关部门为小企业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卫生安全管理条例;流通方面,在瑞士,销售食品的基本上都是超市和商店,减少了食物变质或污染的可能性;消费方面,瑞士长期以来倡导消费者直接参与保障食品安全的体系,造就了一个食品安全意识水准很高的消费者群体。

  以动物食品为例,瑞士全国现有的160万头肉牛和200万只猪、羊都有饲养档案,上面记录着出生日期、喂养的饲料、得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等等,这份档案将陪伴家畜一生,以便随时查询。宰杀前,官方兽医首先要对宰杀动物的饲料进行审核,合格后才发放宰杀许可证;屠宰后,还要检查肉内是否有寄生虫、传染病毒等;进入生产车间进行食品加工时,要检查食用香料和添加剂的含量。在运输过程中,食品必须处于冷冻状态,不新鲜的肉绝对不允许上市出售。安全卫生检查伴随着售前的每一个环节。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日内瓦州卫生局突然决定调集所有超市的过期食品处理档案查看,一家超市因销毁过期食品数量过少而被卫生局查处,结果,原来是这家超市在过期食品处理后疏忽了登记手续。即便这样,这家超市还是被罚了款。

  另外,为了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微服暗访、佯装一般顾客深入到饭店和商店以及医院、机关、学校和公司的食堂购买各种食品,然后送到食品卫生机构进行检查,也是检查人员常用的手段。如果发现有违反《食品法》的,卫生局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轻者罚款,情节严重者交司法机构处理。

  印度:每天都在吃“毒药”

  印度市场货源充足,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只要有钱,想吃什么都能如愿以偿”。那么,“吃”上最令人担心的是什么呢?两个字———安全。

  印度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谓众所周知,最突出的例子发生在一年多前,在印度生产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及一些本国品牌的瓶装软饮料中,竟含有超出欧盟标准10倍至70倍的高浓度杀虫剂残留物。实际上,印度的蔬菜、水果等日常食物中含有超标的杀虫剂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初到印度时,我从市场上买回的白菜,洗净炒熟后吃起来仍觉满嘴苦涩。听一位印度学者说,印度70%的蔬菜受超标农药污染。他还特意警告我说,“凡是带叶子的菜,不经过半个小时以上的浸泡切莫入口”。水果的污染也很严重,据媒体报道,新德里有户人家的小孩儿,吃完葡萄后上吐下泻,昏迷不醒,一查原因,还是农药残留物没洗净。

  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3个月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有51%的食品受到农药污染,其中20%的食品有害残留物含量严重超标。一年前,新德里科学与环境中心对印度几大城市的成人和1-3岁儿童的日常食物进行过一次检测,发现杀虫剂含量均超过规定标准。

  中心负责人苏尼达·纳拉扬透露,国家允许在种植业使用的8种主要杀虫剂,居然有5种的平均含量比国际通行标准高114%至718%。正因为如此,连“印度人每天都在吃‘毒药’”这样的标题,都赫然登上了全国最畅销的报纸。尽管印度议会联合委员会已经提醒大家,饮料中含严重超标的有害残留物,但可乐、芬达、雪碧等软饮料却毫发无损,厂家依然生产,市场依然旺销。

  印度食品安全状况为什么如此之差?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涉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和法规很不统一,卫生部、农业部等8部门各自按自己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行事,相互缺乏协调,以至食品安全系统管理松散。

  另有专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不是法律法规太少,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例如,尽管政府严格规定不允许在加工食品中掺入色素,但去年印度出口到欧盟的一批红辣椒还是查出含有致癌物质的色素,结果出口商蒙受了巨大损失。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