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亟待破解健康可持续发展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9:3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去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然而,对西部12省市区来说不是减速,而是要有保有压—— 11月20日,2004中国西部论坛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与会的300多名政府官员和国内外企业代表、知名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便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局下,已进行了5年的西部大开发步伐是否会减速?
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一席话给各界人士吃了一粒“定心丸”:“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会减慢。”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年增10% 西部大开发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贵州、重庆、四川、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里生活着中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 自2000年起,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战略决策开始实施,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占有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5年来,西部大开发果然不负众望: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这样的发展步伐在东部地区或许不算奇迹,但在西部那充斥着石山、荒漠、泥沼的土地上,这样的速度却是前所未有的。 交通便捷了,看病方便了,收入增加了,西部地区各族群众从西部大开发中得到了实惠。4年来,西部农民直接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中就获得粮食、现金补助等收入492亿元。健康可持续发展成重大课题 尽管统计数字喜人,许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仍然清醒地看到,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与进展,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乃剑说,西部开发工程之大,困难之大,是始料未及的。 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介绍,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等方面原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最为重要的是,近年来,西部一些地方出现打着“西部大开发”的旗帜,片面、简单地追求发展地方资源型产业的现象,低水平地重复建设小火电、小炼焦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一哄而上地出现了开发区热、圈地热。这些舍本逐末的做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去年以来,着眼于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些人却片面地理解为,国家要对西部大开发实行减速政策了。 对此,李子彬认为,中央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平稳、持续、较快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健康实施。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本质在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促进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所以,这次加强宏观调控不是人为地把速度降下来,而是有保有压,有抑制有发展,通过宏观调控,不仅要把不健康的因素加以抑制,而且要加强薄弱环节。中央要大力加强的薄弱环节,从地区来讲,就是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因此,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个措施,对西部大开发不仅没有负面的影响,而且能够促进西部大开发更加健康,更加平稳、持续地向前推进。 实践证明,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并没有使西部开发的步伐放慢,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力度没有减弱。 (本报南宁11月21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