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让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9:3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目前一些地方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限制政策,并不是严格根据市场配置情况制定的,也不是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的。因此,在实践中难免导致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11月17日报道,岁末将至,2005届高校毕业生开始寻找就业的岗位。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让求职大学生感受到形势的严峻。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之所以会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政策壁垒抑制了大学生就业。政策规
定中出现生源限制、院校限制、外语限制、专业限制等人为障碍,这些“篱笆墙”不仅限制了毕业生的选择,同时也侵害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这些年来,从包分配到有限度的双向选择,再到市场化就业,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政策仍有一些方面,似乎却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专家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强调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想着大城市,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应该到偏远地区、到基层。应当承认,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确实有观念上的偏差,认识上确实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这似乎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就业岗位。按照双向选择的政策本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只要达成用工协议,就可以实现就业。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如此。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为了调节大学生就业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相继制定了一些限制性政策。这些政策性限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就业过分集中于城市的问题,但是,却客观上扭曲了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模式。其突出表现为,不仅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反而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漂泊一族”———即一些大学生宁可不要户口,宁可不一次就业,也要在城市里落脚,或打工,或考研。他们的存在,一方面“侵占”了城市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造成大学生就业的某种尴尬局面。因此,对大学生就业的类似限制,一方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城市就业的数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不利于用人单位选择理想的劳动者。

  我们说尊重市场,这就意味着,应当通过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来配置人力资源,来决定大学生的就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反映出来的数据才是真实的,而建立在该基础上的政策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限制政策,并不是严格根据市场配置情况制定的,也不是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的。因此,在实践中难免导致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比如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不能到认为合适的地方就业,需要就业的劳动者并没有像政策预期的那样尽快找到工作等等。

  市场的问题还是应该通过市场来解决,政策性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应通过市场配置来调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关键仍然在双向选择上。为此,有关部门应尽快拆除“篱笆墙”,尊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选择权,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更好地实现“双向选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