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透视上海全面调整医疗机构诊疗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10:03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 仇逸11月22日报道:11月1日,上海全面调整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诊疗费,希望运用经济手段,适当拉开各级各类医院的收费差距。发挥价格杠杆的力量,促使患者合理分流,科学调配卫生资源,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医疗服务新格局,无疑是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

  诊疗费调整的内容简单明了:市民选择的医院和医生的档次越高,诊疗费相比过去
的增幅就越大。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的诊疗费维持不动,而看市级医院主任医生的诊疗费,从过去的13元调整为20元。增长的医疗费用医保基本不报销、需要个人自负。

  看病上大医院、找名专家,这种向高端集中的就医趋向,在上海表现得十分明显。许多市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云集,病人和家属为了看知名专家要彻夜排队、花钱向黄牛买号、甚至出现了病人在医院门口搭帐篷过夜的现象。病人叫苦,医院和专家也喊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看小毛小病上。与此同时,相当多的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有大量闲置的医务人员和病床。一位业内人士曾说过:从每千人医生数、每千人床位数这些指标来看,上海甚至和有些发达国家相比都不逊色,问题在于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利用的不合理。

  根据上海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设想,今后的医疗格局将打破现有的分级分类模式,由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区域医疗中心专攻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例,有条件的还要向国内乃至亚洲的临床医学中心冲刺;而常见病、多发病则下沉到社区、到基层解决。上海每年的门诊人数高达8800万人次,开展手术约36万台,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科学地利用医疗资源,必然能带来令人瞩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价格,尤其是看病买药的价格调整,无疑是影响就医取向的重要风向标。这次,上海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下大决心,使用了敏感的价格杠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没有出现大的浮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长队,依然没有散去,放眼望去,非但20元一个的专家号供不应求,上百元的特需窗口前也是人头攒动。那些原本显得有点冷落的医疗机构也没有就此热闹起来。市民对低级别的医疗机构还是局限于打打针、吊吊水、配点药的状态。

  看病是硬档子,想节约也节约不了。许多市民这样告诉记者,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是宁可其他地方省点钱,还是想上大医院、看好的医生!小医院看病不要排队、挂号也便宜,可是有时解决不了问题,让人不放心!别说医生不同,单说检查的设备就不如大医院,检查的结果大医院也都不认。医生见多识广、总觉得我的病情普通,可是自己看来就是大毛病,身体得重视!棗看来就医的惯性和从众心理的改变,绝非轻易。

  价格杠杆的乏力,更主要的原因,依然在于现有的医疗服务格局。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邬惊雷说:单纯依靠价格杠杆之所以难以撬动患者分流,是因为相比价格间的差异,医疗机构之间服务质量上的差异实在太巨大了。在上海,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综合性大医院)的实力明显地高于其他医疗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病人,一批批的医生在实践中成为名医,医院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病人愈加集中流向大医院。而在竞争中,一些低级别医院则明显处于恶性循环中。

  病人跟着医生走,在医疗这一特殊领域中,相比于价格,医疗质量和服务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为了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素质,上海从今年9月起开始大规模培训社区医生,每年要完成1千名全科医生的培训。除了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大力开展基层医生的培养外,还要建立机制让优秀医疗人才服务社区、留在基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鲍勇表示:简单地依靠拉开诊疗费的档次,难以有效地达到患者合理分流的目的,只有通过调整卫生经费投入方向、医学人才培养等综合性措施,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才能从长远地优化上海的医疗格局。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