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泛绿”若过半 “台独”将加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13:41 国际先驱导报

  “泛绿”若过半 “台独”将加速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晔报道 自从“立委”选举战在台湾打响以来,泛绿阵营已经多次表示了对“泛绿过半”的期望。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泛绿侥幸过半或者在“立法院”中占
据优势,“台独”进程将大大加快。

  泛蓝不容乐观

  目前对泛绿选情最乐观的估计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统筹员王家英,他认为,自从“大选”失利以来,泛蓝军至今仍然没有站稳阵脚:国亲合并难产、党内斗争加剧;面对“立委”选举,泛蓝也迟迟提不出积极正面的选举策略,而还是纠缠“三·一九”的悲情,可是“陈吕当选无效之诉”判决偏偏又有利于泛绿;国民党在野至今,竞选资金已经匮乏;台湾经济复苏减轻了民进党的压力;选举气氛冷淡导致的投票率偏低主要影响的是支持泛蓝的中产人群。以上种种因素将导致泛蓝形势危急。他认为,在这次选举中,泛绿的席位将增长一成左右,达到110席,而泛蓝则相应萎缩一成,下降到100席。过去“立法院”“朝大野小”的局面将颠倒过来,泛绿政权将全面得到巩固。

  “我认为暂时不必太担心,目前看来泛绿过半可能性不大。”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说,他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蓝、绿皆不过半,双方再争抢无党籍人士”。据《国际先驱导报》了解,大陆的台湾问题专家以持这种看法的居多。社科院台湾问题专家彭维学具体指出,泛蓝和泛绿可能分别得到的席位在100至105之间,中间派和无党籍人士将得到10至15席。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执政资源的民进党依然占据优势。彭维学担心的是,执政的民进党在拉拢无党籍“立委”方面将占有优势。介于以前甚至曾经有过泛蓝“立委”被民进党收买之后,在投票时投奔绿营的先例,因此即使在蓝绿皆不过半的情况下,情势仍然对泛蓝不利。

  “泛绿过半台湾就进联合国”

  很多人还不会忘记,去年,台湾“公民投票法”因为泛蓝阵营成功地联合了无党籍“立委”,使泛绿提出的“台独公投”的条款在“立法院”几经波折,最后没有通过。因不遗余力推动“公投”而被称为“蔡公投”的民进党“立委”蔡同荣,当即声称“等泛绿变成多数党时,可以把‘公投法’不好的地方再修回来”,并誓言“我们会再回来”。

  11月14日,陈水扁在基隆为一名民进党“立委”参选人造势时称,如果年底泛绿“立委”过半,有了稳定的“国会”作后盾,台湾将再努力进入世界卫生组织,他相信两年内一定能成功。他还说,在泛绿过半的情况下,台湾将争取以“台湾”、而不是“中华民国”的名义进入联合国。此前吕秀莲更表示,因为在野党的阻挠,军购案无法在“立法院”通过。如果泛绿过半,不但军购案可以成行,台湾人“修宪”也有望成功。

  彭维学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如果泛绿过半的话,民进党可能利用“立法院”的权力修改“公投法”,以此降低“统独公投”的门槛,以此使“台湾独立公投”列入议程,有利于陈水扁完成“2006年制订、2008年正式实施新宪法”的“台独时间表”。

  但是王家英认为,无须对两岸关系过分悲观,因为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走向受制于大陆、美国、台湾三方关系的发展,因此只要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台独”发展不可能跳出这一制约。

  “泛绿过半带来战争”

  月初,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强调,美国两岸政策已向大陆倾斜,年底“立委”选举如果泛绿过半,将为台湾带来战争。他的理由是,全世界主要媒体对“泛绿过半”的解读都会是:“台湾准备走向台独”;因此,“后果就是打仗”。台北市长马英九在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也表示,陈水扁要煽动建立一个独立的台湾身份,他最近要重写教科书就是要把台湾的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剥离出来。“他们似乎在为他们进一步的变化铺路,这将会导致政策更加激进甚至是戏剧化的变化,或者是宪法问题。我不认为这有利于台湾。”

  最新一期的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评论指出,台湾“立委”选举可能使泛绿席次过半,有了“立法院”做后盾,陈水扁可能对大陆采取进一步的挑衅动作,例如通过“公投”,把国号变成“中华民国(台湾)”等等。因此“立委”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台海战争。这篇评论同时透露,美国智库已经考虑对台湾“撒手不管”。

[上一页]  [1]  [2]  [3]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