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昔日无限开荒 粮食却绝产:一个从生态危机中猛醒的村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8:05 黑龙江日报

  昔日无限开荒,耕地多了,粮食却绝产了,人均收入负1275元。如今植树、种草、养羊,大旱之年仍然衣食无忧。初冬,记者走进龙江县六合村——

  在我省辽阔版图的西北角,一片绿色与浑黄的交汇处,有一个小小的村落———龙江县六合村。过去三年间,就在这里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态战。

  噩梦

  在初冬煦暖的阳光下,躺在山洼里的六合村显得空旷而安静。一排排钻天杨虽然落光了叶子,仍显得神采奕奕;收割后的庄稼地上,正在秋整地的村民开着小四轮,犁开油油的黑土……“好美!”眼前景象让记者脱口而出。

  路边一位放羊的老汉接过话头:现在好了,要换几年前你来这儿,简直就没样了!

  谁能想到,眼下一派田园风光的六合,曾经历过一场不堪回首的生态恶梦!

  2001年4月20日,同内蒙搭界的龙江县杏山乡遭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沙尘暴。

  回忆当时的情景,乡党委副书记齐发记忆犹新:“真是天昏地暗呀,上午8点到邻乡开水稻育秧会,一个小时的路竟然走了两个多小时,大白天的,开着车灯都看不清路!”

  这一年,全乡只下了一场雨,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该乡受灾最重的六合村,人均收入负1275元。在这个村住了几十年的王连善老人说,我活了80岁了,从来没遇到这么大的灾,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当时,齐齐哈尔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一头扎进村里了解灾情,也被这罕见的大灾惊呆了:玉米杆没有桌子高,高粱长得没有大葱高,家家家徒四壁,没吃没烧。光棍成群,三年里全村只娶了两个媳妇。15户村民远走他乡,窗子已经用土坯砌死,其状凄凉,不忍目睹。第二次来的时候,调查组是带着饭盒来的。坐在炕头上,乡亲们围了一大圈,分析这旱怎么个抗法。

  说是天旱,其实是“地旱”。1993年,六合村的耕地只有5800亩,到2001年,竟然达到了1.2万亩,过去满山的野山杏被伐得一干二净,树没了,草也没了,羊在路上走屁股后面都跟着一溜白烟。“开荒到顶”,留不住雨雪,能不旱吗?水土流失严重,大型侵蚀沟有6条,总长5400米,这样的生态环境,能不穷吗?

  觉醒

  挖掉穷根,就得退耕还林还草。从大自然索取太多,如今不得不还了。

  还债,还不能乱还,得有一个规划。专家的意见是“4321”,即耕地占四成,林地占三成,草地占两成,村屯道路占一成。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具体为十个字:“山水林田草,路村井电畜”。

  “山”,在荒山上植树种草,封育结合;

  “水”,上抗旱设备,修农田排灌工程;

  “林”,实施退耕还林,营造草原林网;

  “田”,提高地力,集约经营;

  “草”,恢复草场,实行禁牧;

  “路”,对村屯、农田道路全面整修;

  “村”,开展文明村建设;

  “井”,打井灌溉抗旱;

  “电”,改造农网,动力电向大地延伸;

  “畜”,购买小尾寒羊,发展“铁杆庄稼”,实现结构调整、主辅换位。

  十个字,内容多数是生态,不是生态的也是为了生态。

  2001年的六合村村民,生产生活都已经是山穷水尽。再让他们把耕地变成树、变成草,能转过这个弯吗?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金世臣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其实,一点都不难。跟农民讲什么是生态,他们未必懂,可要是说树是小水库,人人明白。再说,人在绝境,有个人指条道就能看到点希望,总比坐以待毙强。种粮不挣钱,还年年往里搭,还草,不打粮食,也不用搭钱啊。

  副市长带着专家,带着规划图来了。穷则思变的六合人,在生态灾难面前本能地团结起来。他们要为生存而战。

  这一年冬天,异常冷。可是老少爷们都走出了家门,腰里扎麻绳,带着大饼子、咸菜,挥锹舞镐刨树坑。七八十岁的老人、没成人的孩子、带着孩子的寡妇,都加入了这个行列。

  对大自然的惩罚,他们有着切肤之痛。如今,多难,也必须向大自然还债。

  六合村规划前耕地面积为12387亩,人均耕地15.12亩,规划后全村耕地调减到6907亩,人均耕地8.43亩,下降了44.3%。但是他们对过去顺山垄、浸头地、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进行全面改造,按等高线进行重新打垄,达到保水、保肥、保土,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在比较平坦、水源条件好的地块,辟建了2000亩的农田喷灌区,打了20眼喷灌配套井,架设输电线路7.8公里,修防洪坝300延长米、泄洪渠2000延长米、农道桥1座,使喷灌区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丰产田。

  全村退耕还林4000亩,营造千亩以上片林2个,5001000亩片林2个,100500亩片林6个。营造农防林、草牧场防护林、公路林、边界林等4.2万延长米,面积900亩,营造地埂植物带186亩。栽植杨树3121亩、山杏924亩、大果沙棘219亩、柠条186亩、柳树78亩,户均造林19.3亩,人均造林5.4亩。人工种草3500亩,封区育草916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2.1%,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3.2%提高到27.5%。

  树多了,草多了,怎么管理?六合的办法大胆、简单、有效。谁种归谁,归谁谁管。过去的树归集体,人人有份,人人不管,结果都被伐光了。如今归个人,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舍不得伐自己的,也不好意思伐别人的。机制好,树就长得好。对生态有利,是谁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收获

  初冬来到六合村,满眼是树,大片大片的草地还设了围栏,家家房前屋后有羊群。一说羊,还没见哪位村民不头头是道、眉开眼笑的。都是良种羊,最初是县里一位内行领导,亲自去山东“蹲”了两个多月挑选回来的。他说:“这种羊,一是最适合在六合生长、繁育,二是出栏周期短,就是说出钱快———农民最讲实惠,天天、顿顿要吃饭的。对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揭不开锅的地方,还得讲眼前利益,讲看得见、摸得着,讲得实惠,才能有积极性,坚持搞下去。种草养羊,现得利,心有底;植树造林,盼成材,有奔头———搞生态农业,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就这么结合起来了。”

  听说记者来采访,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坐满了农民。今年还是旱,庄稼只收了三成。村支书金世臣介绍,今年的旱灾和2001年那次差不多。但是今年地种得少,所以损失也小。同时地集中,灌溉集中,抗旱能力强,所以粮食没绝产,投入产出基本造了一个平。可咱还有羊啊,“铁杆庄稼”。还有林呀,种一亩,国家给补160元。这样一算,粮食够吃,其余的都是干落的。

  村民姜春祥家三口人,9亩地,粮食打得不多,但自家不仅吃不完,而且还能卖点。10亩林,净得补贴1600元。30只羊,卖一部分,收入4000元,三口之家,人均收入2000元,没问题。

  树多了,鸟儿来了,沙半鸡、野鸡来了,听说村里人还见到过狐狸。

  草多了,六合村开始养羊。圈养,不祸害草。庄稼不收,卖羊仍然有收入,生活有着落,第二年种地有本钱。

  六合过去羊少,草还是不够吃,现在羊多,草吃不完。过去地多,人却挨饿,如今地少,粮食有余。看来,抓生态,对了。

  记者去看望村里84岁的王连善,老汉正站在院子里晒太阳。60多年前,他随父到六合。他说:“那时候,这一带树多,遍地高草没腰深。”“打成立高级社,我大小就是个干部了。村里人口越来越多,地就越开越多,可也越种越薄。你们方才都看见了?地下的石头都露出来,可地碎石头子子……”

  老人叹了一口气,象总结似的:“这叫什么?是啊,我们这不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嘛!”

  说的没错。所幸到了老汉的儿子这一辈,六合百姓终于醒来了。这位见证了六合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农说:“这几年,搞生态,我看对!粮多了,草多了,羊多了,再就是家家有林子,那可有盼头啊———孙子娶媳妇就不愁没钱……”

  启示

  六合的启示其实就一条:再也不能把生态建设停留在口头上了。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走进六合,再走出六合,记者感到,一村、一乡,乃至一县、一市抓生态建设,力量还是显得单薄。一村绿树成阴,周边黄沙漫卷,大的生态环境还是会继续恶化。所以,关心生态,应该成为人人参与的大合唱,否则就只是独唱,甚至绝唱。

  六合村的变迁给了我们启示,但更多的则是警示:生态的威胁离我们已经很近很近了,对此我们再也不能心存侥幸,得过且过。

  愿六合人的觉醒,能为新一轮的环保大合唱奏响一个并不微弱的序曲……(黑龙江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