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中国人国家认同感上升不再崇洋媚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1:24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秦可报道 国内著名调查机构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最近在京沪穗三市进行的一项与1995年同题的民意测验表明:时隔八年,中国人对中国的认同度大幅上升,在世界各国中,中国人最认中国。有50.6%的市民表示中国是自己最喜欢的国家,在印象深刻度排行榜上,37.4%的市民对中国的印象最为深刻,从原来的第三位跃居第一。

  于是有人得出结论,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了。那么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个
故事可以从典型的上海人开始讲起,因为在零点对北京、广州和上海三个城市的调查中,只有上海人还认为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

  柯克兰世代居于这个被称为“东方巴黎”的城市。这个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小伙子从小就受到一种意识的灌输。买东西要买外国货,质量好、设计好、耐用。总之,就是洋货比国货哪都好。这一切使得柯克兰长大后也开始非洋货不买。

  “你说这叫崇洋媚外吗?我觉得不尽然吧。人们辛苦赚来的钱总是希望能买到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时我奶奶家买了一个国产的冰箱,设计得不如日本货,而且用了不到一年,就开始出各种问题,但我们家的日立冰箱,用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出过毛病,而且样式还不容易过时。所以我认为这不是崇洋的问题,人家的东西好,你就得承认,然后去学习追赶,而媚外显然就更谈不上了,虽然也不排除有这样的人。”柯克兰面对记者的提问说道。

  在他看来,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是只考虑东西的性价比,而不是考虑东西是哪个国家产的,这跟“崇洋媚外”无关。

  北京人张倚天也抱着这么一个观点,十年前,因为家庭条件还可以,他们家只买日本的家电,十年后,张倚天刚买的一个等离子电视却是国产的康佳。“这是国货,为什么买它?比国外的品牌便宜,虽然质量上和国外的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在他看来,对于国外的认同,更多的是认同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物质文明,“很多中国人都是这么想的,其实要说文化,很多人还是最喜欢中国自己的文化,当然,崇洋媚外的人也不是没有。”

  而对比8年前的中国人,现在的中国人对中国印象深刻更多的是因为中国出色的经济发展。在8年前,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一直支撑着中国人对于这个国家的爱。

  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1995年有八成以上的市民指出“民族精神,爱国/最了解”是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原因,2003年这一因素已经退居第二,只占28.9%,而第一位的则是“自己国家、居住地”,占到了半数以上。

  这种变化在王爱军看来是一个进步。这位经历过文革的中年男子现在在北京的一家外国公司工作,也已经迈入了所谓中产阶级的行列。而从文革开始的整个心路历程对王爱军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零点公司的这一调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解释。

  王爱军对本报记者说,文革后一直到9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由于基础差,还不那么引人注目。那时候政府更多地是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精神等,但从对国家认可的角度来说,这种教育方法并不一定好,那时候的人刚刚开始接触外国的东西,突然看到了国外的繁荣景象,自然而然地对国外的物质文明心生崇拜之情,很多人更是发展到“崇洋媚外”,但是像他这样,到了国外以后,还是觉得中国好,因为在这里有一种文化认同感,而且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也能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提供许多机会。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的连续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都是中国吸引中国人留在这里居住的重要原因,而国家和政府也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人们提高对整个国家的认同,这样做了以后,中国人反过来也就更为愿意认同自己的国家,“因为对一个人来说,追求个人幸福永远都是很重要的事”。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