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思茅市顺势而谋加快发展纪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11:44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思茅市顺势而谋加快发展纪实(组图)
1。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

思茅市顺势而谋加快发展纪实(组图)
2。孟连芒信镇芒卡村佤族群众在新房前翻晒着丰收的粮食。

思茅市顺势而谋加快发展纪实(组图)
  3。速生丰产林的加速建设,使思茅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
思茅市顺势而谋加快发展纪实(组图)
4。江城牛洛河万亩茶园

思茅市顺势而谋加快发展纪实(组图)
5。思茅港

  来到中国茶城——思茅,映入眼帘的是浓浓的绿色:公路在森林中延伸,城市被青山环抱。这是一个今年3月刚刚完成了撤地设市的年轻城市,生机盎然,活力充沛。透视思茅,更感到这是一个渴求发展、加速发展的城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在各族儿女的努力拼搏下,中国茶城向着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目标大步前进。

  加快发展只争朝夕

  撤地设市,让思茅站在了一个新平台。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谋求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跨越,为思茅勾勒出新的发展目标:把思茅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环境宜人、生态优美、富有内涵和独特个性的中国茶城。围绕这一目标,“特色思茅、生态思茅、文化思茅”的建设大潮开始涌动。“特色思茅”:着力培育壮大“一个龙头(林产工业)、两个支柱(水电、生物开发创新产业)、四个增长点(畜牧业、矿产业、建材业、旅游业)”,并形成一批强势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构建思茅特色鲜明的经济体系。“生态思茅”:按照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和中国茶城建设的规划,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兴建绿色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思茅”:坚持以人为本,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民族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国茶城。

  科学调整思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思茅的发展令人欣喜:今年1-8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4.4亿元,同比增长19.3%;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实现增长,农产品和畜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增加两成以上;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分别增长37%和64%,非公经济缴纳税金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37%;招商引资强势突破,启动实施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0项,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8亿元,同比增长1倍多……一个个亮点,一串串数字,为打造中国茶城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

  在思茅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资源富集,其中水电、林业、热区、矿产等资源优势尤其突出,开发利用好优势资源是思茅经济发展的关键。开发与保护如何协调?在保护前提下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城市,这是思茅作出的抉择。

  近几年来,思茅林产工业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发展,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但森林资源监测表明,思茅的森林蓄积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每年增加300万立方米左右。这一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基于坚持“两个优先”,即:优先改善生态环境和优先培植后续资源,使得思茅的林业走上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轨道。优先改善生态环境:对1173万亩森林停止采伐,实施“天保工程”;完成退耕还林80多万亩;建立自然保护区15个,保护面积扩大到217万亩;在农村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薪柴,已建成沼气12万口,年均可节约木材50万立方米;加强森林防火,连续17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优先培植后续资源:培植方式从天然更新为主转变为建设人工速生丰产林为主,仅去年就新增人工造林面积70多万亩;资源培植主体从以政府发动群众为主开始转变为企业经营为主,思茅上一定规模的林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原料林基地,最多的企业已建成原料林50多万亩,几千亩、上万亩的私营林场遍布全市。现在,思茅的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62.9%,“绿海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找准消除贫困突破口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迁德村的村民们今年分外忙碌。先是修水池、架水管,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然后又忙着建盖村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雨季刚结束,全村男男女女齐上阵,挖土搬石,改造村级道路。农家都新增了致富项目,有的种烤烟,有的种茶叶,有的扩大了养猪、养鸡规模。村民们忙得高兴,干得舒心,觉得摆脱贫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今年,象迁德村这样搞扶贫工程热热闹闹的贫困村随处可见,思茅市实施的“整村综合扶贫开发”把扶贫攻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72万绝对贫困人口,8万丧失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群众,7万户农户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扶贫攻坚是思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年,思茅市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创新扶贫机制,实施“整村综合扶贫开发”工程,整合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安居房改造、重点村建设、温饱示范村建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信贷、对口帮扶等多项扶贫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集中使用”的原则,把绝大部分资金捆绑在一起,用于整村扶贫攻坚。从今年开始,对336个重点贫困村,克服人、财、物的分散分割,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重点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培训推广等四个方面增加投入,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综合扶贫,建成一村巩固一村。计划今年完成100个村,2005年完成100个村,2006年完成余下的136个,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重点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使贫困户得到普遍扶持。百村综合扶贫,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发挥出1+1>2的整体效益,也激发了广大贫困群众发展的热情,一场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扶贫攻坚战在思茅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每到傍晚,思茅市中心的世纪广场异常热闹,这里是思茅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在鲜花、绿树、喷泉相伴下,人们放松身心,享受闲暇时空。蓬勃发展的思茅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旧城改造有序进行,南北新区建设加快,短短两三年,思茅市区新建了20多千米的城市主干道路,城市面积增加到23平方公里,建成了体育活动中心、老干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更把城市形象大大提升了一步。市区内休闲散步、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日益增多,世纪广场、红旗广场、绿岛公园、倒生根公园、世界茶文化名人园、中国茶文化名人园,一个比一个精致漂亮,让人流连忘返,中国茶城越来越富有个性,人性化越来越浓。

  旅游业在思茅犹如一道彩虹。傍晚,思茅市郊开办“彝家乐”的彝族大姐齐云珍笑容满面地忙着招呼客人。齐云珍所在的翠云区南屏镇高家寨村民小组由于城市的扩展,已经与市区连为一体。去年,她率先搞起了“彝家乐”,纯朴的农家小院,地道的彝家菜,一开张就顾客盈门。思茅城市开发,南屏镇顺势而谋,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新产业,与城市居民一道同步奔小康。高家寨是一个彝族村,背靠梅子湖公园,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南屏镇请来专家,帮助高家寨完成了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规划,并对开办“彝家乐”的农户给予5000元的补助。目前,“彝家乐”已经开办了10余家,成为当地人气很旺的一个景点。此外,南屏镇还帮助高家寨引进外地老板,与村民小组共同投资1400万元,建起了占地35亩的农贸批发市场,每家农户都有一个商业门面。高家寨与相邻的村寨一道,创办了新产业,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融入城市,服务城市,共享城市化带来的新生活。

  李汉勇(云南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