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心理为何脆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5:5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刘鹏(四川市民)

  《华西都市报》11月12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王豪因找不到满意工作,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选择了自杀。老师、朋友、亲人无不惋惜,各大网站均有网友热评。联想到前
段时间的马加爵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学生自曝心理问题,甚至需要心理专家辅导治疗,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我认为,这还是和国家应试教育机制有关。表面看应试教育和大学生的行为似乎无关,其实之所以这样,根源早在他们大学生活前就已形成。如果说大学生活前的学习经历是因,那么大学生活后的行为就是果。改革应试教育机制,我们已经提出了若干年,但给人的感觉越来越像一句口号。

  客观说,教育制度改革的实施不力,并不完全是教育机构的责任,深层次分析,跟我们这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不无关联。小到家庭,家长也希望给孩子们减压,让孩子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但家长的一些行为无形中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因为期待,就像一位网友说:幸福已经成了一种负担。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我们历来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这是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也是孩子们读死书,不重实践的根源。

  每年有数十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和往届生及失业人员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有一名博士生,他读博士的理由说来可悲,本科毕业后因怕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因同样的理由又读博士,该读的书都读完后又以什么理由留在校园呢?中国人是个极好面子的民族,在就业观念上,不论家长还是学生同样如此。之所以读大学就是想有一份好工作,愿望和社会现实又有所出入,学生们又不愿屈就“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工作,这就更加大了他们的竞争压力和精神负担。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不仅是大学生,还包括相当部分中学生。

  中国的家长们要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改变观念,摒弃不利孩子成长的一些传统观点,社会大环境要改变,在思想意识上对家长、学生进行积极开阔的引导,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想,当然,我们的社会现状也需要改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