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职业底线:制度未必能治道德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9:1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武汉市一家医院的门诊部可以刷医保卡美容、洗脚,处方笺上却写着“阿莫仙”、“百服宁”、“氟派酸”等药品。“患者”如需开具发票,医疗项目一栏则可写上“针灸”,只是医院要另收20%的“发票费用”。(据11月17日《楚天金报》)

  医保卡是用来看病买药的,大约没有人不明白。医保用药范围白纸黑字载入“目录”,医院应该比谁都清楚。美容、洗脚是哪门子“医保”?医院想必心知肚明。要不,怎会在
处方上做手脚,将这方面费用列入“针灸”项目,而且还要加收20%的“风险费”?

  医保卡“异化”到如此地步,如果我们一味认定是制度存在漏洞所致,恐怕就难以对症下药了。大量事实说明,任何制度都不可能铁桶一般疏而不漏,更何况制度是靠人来掌握、实施的。武汉市卫生主管部门开列的医保用药目录,虽不说面面俱到,无懈可击,但至少不会将美容、洗脚列入其中。结果怎么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保卡被医院巧妙地“变”成了美容卡、洗脚卡,来钱快捷的“创收卡”。所以,在某些特定情势下,仍旧认为制度包治百病,就未免太理想主义了。

  眼下,有一种思维定势值得注意,即总以为职业伦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靠制度来解决,殊不知普遍意义上的职业伦理依托于社会个体的道德水准。当部分医生对公众“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期待不屑一顾,眼里只剩下“孔方兄”时,医保卡的“异化”也就只是个时间的迟早问题了。在这种环境中,再硬的制度也很难抵挡道德低下所演绎出来的反制约攻势。而且只要这种攻势没有突破法律的底线,绝大多数情况下还真不好处置。今天,就美容、洗脚一事,你罚他个三五百元,明天,他说不定又会推出“上门按摩”之类新项目,来个“堤内损失堤外补”,到头来还是部门或个人发财,由公共社保资金埋单。对此,一些地方的监管机制也常常显得苍白无力。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看来,这话蛮有道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的内涵当然有了全新的诠释。在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这种精神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公民意识的觉醒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可叹的是,当下的医务系统既没有医风医德的自律组织,也缺乏社会契约的有效制约,因而导致不少医院常年与卫生行政监管部门“打游击战”,弄得上面“整顿”不断,穷于应付。所以我认为,医保卡“异化”折射出的职业伦理问题,应该从基本的道德教育入手,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安身立命的为人准则,始终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否则,再完美的制度也会变得像一团任人揉捏的面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