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出土文物暗地里疯狂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0:33 时代信报

  信报记者林华强报道张秀良

  一件文物或化石从出土、鉴定再偷运国外,最快只需要两三天时间。

  库区涌现了很多“农民考古队”,“要想富、挖古墓”开始成为一些村民的致富方法,他们源源不断为文物贩子提供 货源。

  战国青铜器报价4.5万

  11月23日,重庆中兴路收藏品交易市场生意红火:市场中飞扬的灰尘溅起,忙碌的“棒棒”疯狂地追随着谈成生 意的顾客,而古玩老板们面无表情,不露声色地与怀揣各种古代器物的掮客们论质谈价。

  “在目前的文物市场上,除开夏、商、周的铜器,库区出土的其它时代的器物,甚至是青铜器,不管是买卖、鉴定、 运输都不存在问题”。在中兴路收藏品市场D区7号经营的一古玩商向记者透露,“显然,相关部门已经在有意无意间放松了 限制。”

  记者表示怀疑,该店主立即向记者展示了一对据称是“够得上资格”、库区出土的战国前期青铜器,报价4.5万元 。剥开层层包装纸,两个青铜器暴露于灯光下,布满新鲜泥土的瓶身上海蓝色的青铜锈点衬着细致的工艺,显然,由于长时间 埋藏于地下让其保存完好。店主称,要让其价值重显,惟一需要做的便是让它拥有一张国家文物鉴定中心的鉴定书。

  鉴定文物不问来路

  记者从业内人士口中得知,要拥有这样一张“文物身份证”,操作程序并不复杂,只需带上“货”到北京花几百元找 专家进行鉴定就行了。“最让人有安全感的是鉴定文物并不问来路,所以不必担心是出土的‘货’”。对于运输过程,该店店 主拍着胸膛说保证不会出问题,他称自己多次坐飞机携这类东西来来往往,从未出过事。“国家现在对未经鉴定的‘擦边球’ 管得不严。”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古玩市场中打“文物擦边球”的商人并不在少数,很多古玩店老板都称自己手中有一两件库区的 “资格货”(文物)。业内共知的一个事实是,二、三级文物在国内流转的风险并不大,而这样的交易利益可观,且成交迅速 。

  恐龙化石要价数万

  但也有把“球”打出界的,据该市场管理处一牟姓管理人员称,上月D区一门市就因倒卖江津地区的一件文物被立案 查处,但这并没有打击经营“准文物”的商人们的热情,一些人甚至开始在 “陌生行业”探险。

  当记者以文物收购商的身份出现在该市场C区79号店主常某面前时,她从一个隐密的角落取出了四颗恐龙蛋化石, 报价2800元。记者问及这是否属于国家保护的文物之列,常暗示记者,现在一些景点古生物化石随处可见,完全可以放心 购买,遇到麻烦就说是收藏奇石时偶然买到的。

  古玩市场竟可购买恐龙蛋化石,这让记者有些吃惊,随后该市场C区56号的杨某的“恐龙化石”更让人意外。杨某 的具体渠道是让发掘现场的工人“帮忙”,但要价数万,当记者表示价格没有问题时,他称两天后可以弄到。

  “文物和化石都是不能买卖的。但目前收藏品市场所显现出来文物和化石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重庆的买家不多,文 物一般不会流到这个市场。”一古玩店老板告诉记者:“在库区,全国各地的文物贩子和挖掘者都有联系。渠道是固有的,任 何地方一有文物或化石出土,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的文物贩子马上就能得到消息。一件文物或化石从出土、鉴定再偷运国外, 最快只需要两三天时间。”

  交易渠道非常隐蔽

  文物贩子的工作效率惊人,参与文物倒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不控制,很多珍贵文物很可能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外 流。

  但来自人力、物力、财力都有压力的文物保护部门却举步维艰。以中兴路收藏品市场为例,对市场内经营者的管理基 本依赖于驻市场民警和管理办公室。民警在执法中,主要以追查赃物为主,但文物交易大都非常隐蔽,公安机关难以获知线索 。而市场管理办公室更形同虚设,他们可以做的仅仅是收取商铺的租金。

  “接近于阳光下的交易尚且如此,有着固有渠道的地下交易就更难发现。”一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情形并非 重庆专有,在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严重。“大多数文物买卖活动都是在最后一道关口——海关被发现。”

  近日,在全国打击走私成果展览中展出了多件文物走私案件。海关总署缉私局副局长李晓武称,以往海关查获的文物 走私案件,三级、二级文物能有几件就算大案,但现在走私文物的大案却呈上升趋势,一次查获几十件、上百件的也不少见, 其中还不乏没法定价的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国内的文物交易“兴盛”可见一斑。

  “唐三彩”随意作砚台

  “显然,用各种方式将文物收归国有也不一定能得到最全面的保护,因为地域、经济等原因,各地的博物馆在资金、 技术、人力方面都非常欠缺,有的博物馆甚至根本没有能力保护文物。”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吴应骑讲述了他在洛阳 博物馆考察时遇到的一个让人唏嘘的场面。

  在这家收藏有很多“唐三彩”的博物馆里,由于馆里没有足够的场所,工作人员便将这些珍贵文物随意堆放,任凭风 吹日晒。更让人吃惊的是后来的一幕,当时一位老师需要洗笔,工作人员叫其随意挑选一件“唐三彩”充作砚台,这位老师却 不小心摔碎了一大堆瓷器,均是“唐三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博物管的工作人员却若无其事地笑了,告诉大家没事儿,称 这东西馆里多的是,并迅速拿来清洁工具开始清理碎瓷片。

  “如此珍贵的文物得到这样的‘保护’的确让人非常震惊。”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惟一。在这背后,隐藏着中国文物 保护的症结: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人力不足。“在这些贫穷但蕴藏着文物的地区,文物买卖者自然可以寻找到一些阳 光照射不到的角落疯狂交易。”

  汉代铜镜仅换5元车费

  除开人才缺失,文物发现奖励制度的不合理也是文物交易得以生存空间的原因之一。在重庆的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则 消息:库区一位农民意外的发现了一面汉代铜镜,工艺精细呈扇形,这种造型在古镜中相当罕见。这位农民行程数百公里将其 交到博物馆,博物馆仅仅给他报销了5元钱的车费,农民一气之下将铜镜摔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文物贩子开始在乡间普及“文物致富知识”,他们动辄上万的金钱更显得“大气”。随后,库 区涌现了很多“农民考古队”,“要想富、挖古墓”开始成为一些村民的致富方法,他们源源不断为文物贩子提供货源,而文 物贩子给国家文物带来的最大威胁便是文物外流。

  一些珍贵文物的流失是触目惊心的。据业内人士介绍,纽约亿万富翁里昂·布雷克曾以250万美元收藏的一棵精美 绝伦的汉代青铜理鎏摇钱树,它出土于三峡,属国宝级文物。但它是如何被转运出境的,至今仍不得而知。

  藏宝于民防止文物外流

  “防止文物外流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藏宝于民,而这也是现有的经济环境中比较适合中国的文物保护方式。既然不能很 好的保护,还不如让其保留在私人手中流转,但前提是不流到国外。”同时身兼重庆市政协委员职务的吴应骑对此认为。

  他解释说,在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保护全部文物,而文物又在大量出土的情况下,让私人保存文物是一种值得 提倡的保护方法,而这也是在国外被充分采用的一种文物管理办法。为此,吴应骑正在起草一份政协提案,内容是:国内文物 收藏与流转不受限制。他将联合一些政协委员于明年一月向政协递交自己的提议。

  吴分析,假设私人手中持有文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本身被赋予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主人一定会对其保护有佳 ,同时会世代相传。同时,博物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在民间化整为零,如果采取合理的申报登记制定,国家也可适时掌握文 物流向,进行研究时亦能找到相关文物。

  执法过程的模糊区域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收藏界人士对现行的文物保护法意见颇多。而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模糊区 域”。一位收藏爱好人士告诉记者,今年10月,曾有执法人员将其家中祖传的一套古家具以“涉嫌”文物倒卖为由搬走,“ 这显然是侵犯了私人财产。”但对方称是依据文物保护法执行的。

  “现有的文物法中应当明确体现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吴应骑称,只要采取适当的监控制度,民间收藏文物不仅 不会陷入文物倒卖的尴尬境地,反而会从源头上遏制文物买卖。

  而来自反对派的声音是国家博物馆的专家观点,他们主张现行的文物保护方式,要求完全杜绝明间文物买卖。两种观 点的第一次碰撞发生在去年修改文物法时,当时反对派的观点占了上风。但以吴应骑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人士仍在为自己的观点 努力奔走。

  激进派的文物保护猜想

  激进人士举了很多民间收藏保存下了珍贵文物的例子来印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吴应骑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便将收 藏的部分珍贵文物捐赠给重庆博物馆。在不久前,上海一名叫潘大雨的收藏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刻鼎一事曾轰动收藏 界。这件国宝级文物是抗战时在河南出土的,潘重金购得后将其埋入地下,他曾冒着生命危险躲过了汉奸和日本人搜查,后来 又有人重金购买,被其拒绝,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潘最后还是将其捐给了博物馆。

  “虽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物保护方法,但收藏界仍鲜有人敢越雷池。毕竟,在现有的文物法面前,所有的设想只 有在文物法修改后才敢大胆实践。”一位收藏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色黯然,他痛恨将三峡汉代青铜理鎏“摇钱树”等珍贵文 物走私到国外的文物贩子,同时也担心着正忍受着风吹日晒的珍贵文物。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