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一位洋干部的招商生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2:03 南方周末 | ||||||||
这个印度人是绍兴乃至浙江聘请的第一个“洋干部”,他的任务是招商引资。但现在,他再度成为焦点人物,按照很多媒体的叙述,他“下岗”了。 □本报记者 曹筠武 穿行在浙江省绍兴市的大街小巷,印度人尼勒什(Nilesh)就像在家乡孟买的街区一样
从商场出来,在街上闲逛几分钟,尼勒什突然有了新的想法。他熟门熟路地穿过几条街,来到一家理发店,要把自己的卷发拉直。 这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正是上班时间。但绍兴市招商局招商二处招商员、25岁的印度人尼勒什,却在自得的享受着闲暇。 “我的合同还有两周就到期了,我现在什么也不用干,只是呆在绍兴。” 一见到尼勒什在店门口出现,老板就笑着大叫,“王力虹,你又出名了,新闻都登了”。王力虹是尼勒什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商场里的店员,理发店的老板,酒吧里的调酒师,都用这个名字称呼他;走在街边,烤羊肉串的新疆人也会大声招呼:“王力虹,今天要不要肉串?” “我知道半个绍兴,而整个绍兴都认识我。”尼勒什笑着说。 在报纸上的新闻里,尼勒什叫做耐克(Nike),这是他的英文名,更多的人是通过新闻知道了这个名字。早在1年前,作为绍兴市招商局首批招募的招商员之一,绍兴乃至浙江第一个“洋干部”,尼勒什就在媒体上狠狠的火了一把。 1年之后,尼勒什再度成为焦点人物,按照很多媒体的叙述,他“下岗”了。 上 岗 在成为“洋干部”之前,尼勒什是绍兴两所学校的兼职英语教师。2003年7月初,他的一名中国朋友在闲聊时提到,绍兴刚刚成立招商局,正在招聘招商员。 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想法让尼勒什兴奋不已。“我从来不计划未来,我只是对眼前的事情感兴趣。”尼勒什说,他的决定,从来作的都很快,他喜欢尝试。 在绍兴市招商局通过沪浙三家省级媒体和一些人才网站向外发布的招聘广告上,对专职招商员的条件要求最为严格,对学历、工作经历、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尼勒什决定应聘招商员。 专职招商员的职位是15个,而据绍兴市招商局局长助理许先锋回忆,当时的应聘者有200多人。在应聘者中,不乏博士,“海归”和有外企工作经历者。 尼勒什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入选。尼勒什自己介绍说,他于2000年毕业于印度孟买大学经济系商业管理专业,其后赴美国某大学学习一年。毕业后,曾在荷兰一家跨国公司干过半年,从事销售和培训工作。 此外,尼勒什的英文相当出色,由于在美国学习过一年,尼勒什说起英语几乎没有印度口音,甚至有些美国腔。 学历、英语和工作经历都符合招商局的要求,尼勒什顺利进入面试。一番交谈之后,招商局的面试官最后说,这个工作就是一个尝试,可能会有很多困难,我们现在也不能有什么保证。“尝试”二字正合心意,尼勒什爽快地说:“我有准备面对一切。” 在绍兴市招商局局长助理许先锋看来,尼勒什性格活跃,反应灵敏,精力充沛,而且“英语地道”。 作为绍兴市招商局首批专职招商员之一,尼勒什被分配至招商二处,专门负责面向英语国家吸引投资。 顺利成为中国政府部门的雇员,尼勒什把兴奋劲变成了工作积极性,“开头6个月,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办公室,从白天到晚上,每天见很多新面孔,处理很多新事情。” 绍兴市招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回忆说,去年下半年,总能在办公室看见“洋干部在忙工作”,整个办公楼里面,就数尼勒什的棕黑色皮肤最显眼。 转 岗 招商局给尼勒什下达的年引资任务是150万美元。走马上任之后埋头苦干了近6个月时间,尼勒什一无所获,“1美元也没招到”。 “当时局里面可能还是有些失望吧。”绍兴招商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说。 尼勒什自己也有一些丧气,但令他更加不舒服的,是“领导的失望”。尼勒什说,他也理解局里的想法,就好比雇人干活儿,干不出成效,还要照样发工资,老板当然会不太高兴,“何况这个老板以前对你还不错”,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无辜的尼勒什就像个惹大人生气的孩子。 工作成绩前途难测,办公室气氛也不比当年,尼勒什对办公室越来越厌倦。“我不喜欢一样东西,并不会去发火生气,我选择远离,我退出”,在勤奋了6个月之后,尼勒什远离了招商工作。 “他有时候来上班,有时候不来,有时候嘛快下班的时候来。”招商局一名工作人员笑嘻嘻地说。 尼勒什的工作积极性也明显打了折扣,一名招商员回忆,有一次局里接待一个重要的外地投资考察团,尼勒什上前给考察代表发了张名片,随后就什么也不干了,“既不介绍情况,也不询问对方意向”。 尼勒什则说,工作了几个月,他倒是越来越怕接待客人。每次接待考察团,和所有的招商员一样,尼勒什都必须“喝很多很多的酒”。 “在印度,喝酒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爱喝就喝,没人强迫别人喝。”说起当招商员时的喝酒经历,尼勒什还显得心有余悸。喝怕了的尼勒什从此见考察团就想躲,下午到了快下班的时候也赶紧溜走。 招商员的身份越来越淡化,尼勒什英语老师的功能却没有打折扣。尼勒什又开始在几所英语学校兼职授课,倒是依然很受学生欢迎。走在大街上,常有年轻学生跟他打招呼,他们都叫他“王老师”。 2004年5月,向尼勒什本人征询意见后,招商局将尼勒什的工作由原来的专职招商员转为兼职招商员。绍兴市招商局的官员没有说明“兼职招商员”的含义与所承担的工作。 招商局的一名官员解释说,兼职招商员这个岗位更加适合尼勒什,也便于他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尼勒什在招商二处的办公桌也被调配给了其他同事,他则被调到招商局下属的对外经济服务交流中心。按照招商局的宣传资料解释,该中心的工作是为已经在绍兴投资的外商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对于现在的工作状况,尼勒什则非常爽快,“我就是呆在这里,不干什么事情。” 一开始的误解 尼勒什承认,担任招商员之后的种种风波,是当初没有预想到的。他总是以很快的速度下决定,就像4年前还在印度时,一个朋友约他到中国来发展,“我最多只考虑了两天,就收拾东西过来了”。 在担任招商员之前,尼勒什知道“投资”,却对充满中国特色的“引资”没有多少认识。在说及1年前的往事时,尼勒什的兴奋点几乎只是聚集在“成为一个中国政府雇员”上面。他反复地强调,这是一次很难得的尝试,他喜欢这样的尝试。 事实上,不止尼勒什,在绍兴的近400名印度人同样也把全部的兴奋集中在“成为中国政府雇员”之上。在尼勒什竞聘成功之后,绍兴的印度商人们集体为尼勒什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晚会,一夜之间,尼勒什在印度同胞之间声名鹊起,几乎成为了他们的骄傲。 而在此前,大多数绍兴的印度商人对尼勒什的印象是,“这小伙子菜烧得不坏”。刚到中国时,尼勒什在朋友开的印度餐馆里“既做厨师又跑堂外带收银”。 绍兴招商局的一名招商员则评价说,尼勒什的英语和国际阅历是非常有优势的,但他对中国的引资政策和需求,绍兴当地产业发展的态势和方向等等,则相对缺乏认识,“这肯定制约了他的工作”。 在招聘之初,招商局的领导们却有另外的打算。 招商局一位领导曾向媒体表示,就如同无锡独树一帜主攻日资项目,绍兴也要打出错位牌。亚洲最大的轻纺城在绍兴,整个轻纺城20%的出口是发往印度的。管理部门认为,贸易往往是投资的前奏,当包括印度客商在内的中东客商发觉绍兴的“辽阔”市场之时,立项建厂也就紧随而至了。 据了解,2001年前后,绍兴还只有数家印度公司,到2004年,已有贸易公司将近200家,其中绝大多数公司的生意模式完全一样:从绍兴购进布料,然后销往南亚、中东、非洲。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招聘印度人担任招商员,指向性不言自喻。招商局对尼勒什的工作成效的期望也可见一斑。 但身为印度人的尼勒什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印度商人热衷的是充当布料生意的中间环节,赚取稳定且风险很小的利润。但说到投资,“那和买布料不一样,不是几千几万,是上百万美元,没人愿意冒这个险”。 至于他的印度人身份,尼勒什笑着说,印度商人和世界上其他所有商人一样,生意场上除了钱,父子兄弟也不能信任,何况他一个“同胞”。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