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时评:"差生拯救大师"让教育羞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09:05 新桂网 | ||||||||
“这是全国首条差生拯救热线”,“已有家长愿掏10万元来改造学生”!连日来,来自深圳的这条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据《南方日报》11月25日报道)。 教育行家对此这么评论:“差生热线”的理念和出发点都是有问题的。“差生”、“拯救”有“标签效应”、不良暗示和错误导向。这席话是不错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情况就大不同了:如果一个教育“外行”就能抓住教育的敏感问题,借此大做生意,教育中人
如果从积极层面看,“差生拯救大师”是正规教育的补充。当“优生”成为培养重点、抢夺热点时,对“差生”(本不想用此概念,但在此文不得不用)的教育就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教育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管理违法案例,多在差生中发生,这就表明“差生”是教育的弱势所在,不妨称这为“教育的软肋”。现在有了“差生拯救大师”,不是很好吗? 这些年来,许多教育问题都走着这样的“路”,一面反对某种教育行为或方式或理论,一面又做着这些自己都反对的事情,信守着这些观念。教育者为什么要如此“人格分裂”,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固然是管理体制、高考等因素,但别忘了还有另一个原因:不少教育者不愿意动脑筋,不愿意“知”而“行”之,给“差生”以更多的关怀和切实的帮助。 再拓展开来多想一想,便会发现,“教育问题社会化”具有普遍性。有一些本是教育者承担的责任或义务,结果不自然地“社会化”了,最典型的就是办班,校内办班社会化,校外当然更是社会化。校内应当解决的作业,总要由家长们监督完成,检查签字。如果教育者不迅速警醒起来,承担应尽的责任,类似的“差生拯救大师”还会出现,外行“大师”多了,内行“大师”就更不好做了。(湖北闵君) 作者:闵君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