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风火书记 草原骄子-追记党的好干部牛玉儒(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09:5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风火书记草原骄子-追记党的好干部牛玉儒(图)
  牛玉儒同志(左二)在呼和浩特市赛汗区参观社区文化活动(摄于2003年9月)。493天,在人的一生中,不过是短短一段时日,但,牛玉儒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任上的493天却激情四溢,坚实而丰厚。他用激情燃烧的生命,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旗帜添上一抹耀眼的亮色。新华社发

  “希望玉儒能学包公。只要他好好干我就高兴,即使没时间来看我我也高兴。”坐在自己的家里,81岁的通辽老人牛树仁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然而,老人至今还不知道,他心中挂念的儿子牛玉儒已经永远离去了。2004年8月14日凌晨,先后担任过包头市市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牛玉儒,终因结肠癌肝转移病逝于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任上,年仅51岁。

  如今,牛玉儒留下的业绩已不仅仅是“包公”这个形象所能概括。无论是在“鹿城”包头还是在“青城”呼和浩特,他留下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丽画面,也留下了“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的华彩乐章……

  在身边工作人员眼中,牛玉儒是一位思维敏捷、见多识广、思路开阔的“风火书记”,是一位优秀的民族干部。

  在老百姓的心中,牛玉儒是一位真抓实干、为民着想的“草原之子”。伤逝———书记感动青城

  当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采访时,牛玉儒去世已经两个多月。可是,提起“牛玉儒”三个字,当地百姓依旧神情黯然,惋惜不已。8月16日,呼和浩特市政大楼的多功能厅成了人们寄托哀思之地,摄像机记录下了真实场面———

  蒙蒙细雨中,63岁的肢残老人孙震世拄着双拐,潸然泪下。正是牛书记在今年春节前夕的一次探访中,使包括他在内的500多位贫困市民告别了没有电视的日子,第一次在自己家里看到了春节联欢晚会。

  旧城一对年近七旬的老夫妇,用自行车驮来了一个小花圈。从吊唁厅出来后,他们就在门口台阶上坐着,执意多守一会儿。

  吊唁大厅挤满了吊唁者,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市民哭得伤心:“我只在电视上见过牛书记。听说他得了那个病,刚弄到一个偏方,还没……”

  沉痛吊唁是告别任何一位合格公仆的必然画面。但是,人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事实———自牛玉儒成为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以来,日历仅仅翻过了493页。他究竟凭着什么感动了整个青城?

  在官方提供的资料上,牛玉儒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可谓政绩显赫:城建为民工程相继开工,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景观、旧城改造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力强、发展前景看好的大项目相继落地,电子信息、乳业、电力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2004年上半年,呼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40元,同比增长2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788元,同比增长33.7%。

  枯燥的数字背后,有着精彩的故事。

  在街头巷尾,记者听到了更为生动的答案———

  “这两年,呼市马路变宽了,草坪增多了,楼房更高了,这些都是牛书记办的实事。”出租车司机张火说。

  “许多大项目都是牛书记亲自跑出去谈下来的。经济发展了,人们收入增加,公务员连续两年涨工资。”呼市政协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牛书记来之前,我一年也难得进一回公园。现在拆墙透绿,不收门票了,百姓都叫好。”环卫工人吴桂花说。

  包括官员、百姓在内的许多人慨叹说:我们的牛书记,是累死的!

  重担———

  天灾难掩锋芒

  有人曾经如此感叹:牛玉儒人如其名———颜如玉,养如儒,不断进取、不辞劳苦的精神则如老黄牛。

  这位身高1.78米的“老黄牛”,以能挑重担著称。

  包头市长、呼和浩特市委书记———这是牛玉儒绚烂人生中的两次重要任职。在这两个任职开始之初,牛玉儒都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天灾。

  2003年4月,牛玉儒调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4月12日,呼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牛玉儒畅言自己的工作思路———狠抓经济建设,提高居民收入,城建上档次、上品位……

  第二天,卫生部门发出通报,非典疫情已开始在呼和浩特地区蔓延。

  转眼间,疫情打乱了一切。牛玉儒当机立断: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3年4月16日,身为呼市非典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的牛玉儒通知工作人员,多备些矿泉水、方便面、咸菜,买一双拖鞋放到办公室。

  此后40多天,办公室就成了牛玉儒的家。每天早上刚过8点,牛玉儒便前往社区、农村、学校和出城口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晚上,一直开到21时的例会结束后,牛玉儒还要上网查询各地“抗非”的经验,研究部署更多的工作。

  4月28日,防控指挥部提出,要在短时间内建成占地500亩、拥有480个病房和800张病床的SARS救治中心。心急如焚的牛玉儒每天至少去一次工地,帮助工作人员协调各方工作,甚至一一过问材料调运、资金分配、人员分配等细节问题,终于使救治中心如期投入使用。

  “我只能从电视上追寻他的踪影,可每次看完电视,又是一夜的担心害怕。”妻子谢莉回忆说,那段时间,牛玉儒不是到医院慰问医护人员,就是在一线视察工作,而且连个口罩都不戴。

  两个多月后,呼和浩特地区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疫情结束后,谢莉拽着丈夫称了一回体重,瘦了整整3公斤。

  实际上,早在包头市担任市长时,牛玉儒就已经经受过天灾的考验。

  1996年5月3日,包头市发生6.4级地震,旧城东河区的许多房屋都成了危房。不少当地居民担心,政府可能因为旧城“积重难返”而将资金倾向新城。

  牛玉儒的回答斩钉截铁:包头是200多万市民的包头,哪一块都不能放弃。旧城曾为包头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遭受的破坏比新城更严重,应该在资金上给予倾斜。

  在牛玉儒眼中,地震固然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机遇。包头可以在重建家园的同时,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于是,市委、市政府把重建家园与安居工程、旧城改造、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美化相结合,成功地使这座重工业城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据统计,在牛玉儒担任包头市长的近5年时间中,全市共建成居民住宅1100多万平方米,超过建国以来至“5·3”地震前46年居民住宅楼建筑面积的总量。

  “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困难’两字。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是满怀激情,自加压力,负重前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如此评价牛玉儒。创新———激扬现代理念

  “实在是太可惜了,他是一个难得的具有现代理念的好领导。”提起牛玉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盖文山不禁潸然泪下。

  1987年,已经是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的牛玉儒回家探亲,亲戚们赫然发现这位“大官”的针织背心上竟然有好几个洞。

  当然,牛玉儒之所以让盖文山仰视,决不仅仅是因为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质,更因为他所展现的一个“现代型领导”的形象———思想开放,见多识广,兼收并蓄,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力非常强。

  一座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需要过人的胆识和魄力,需要前瞻的眼光、睿智的思维以及可行的具体举措。

  从包头到呼和浩特,城市建设都是牛玉儒工作的一大亮点。他一再强调,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落后、破烂的环境永远吸引不来投资商。

  如今,3万株大树已经植入青城,3万盏景观灯流光溢彩,1000万平米绿地含露滴翠,48幢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第一次来到呼市的人们无法想象,当年的呼市几乎没几条有排水条件的马路,居民住宅、旧城改造难以启动。

  牛玉儒曾经承诺,呼市不仅要做自治区的政治中心,也要做经济中心,做到“三年一小变,五年一中变,七年一大变”。如今,“三年一小变”已经实现,而“五年一中变”也胜利在望。

  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牛玉儒为招商引资进行的努力。不论是任职包头市长还是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凡有重要代表团前来考察,他都尽量亲自接待,不漏过每一次洽谈机会。

  截至今年5月,呼市共引进了102个项目,到位资金36亿元。

  “招商引资必须发扬‘泡泡糖’精神,看准了就粘住他,要用政策招商,感情招商,服务招商,直到把项目引进来,发展起来。”牛玉儒曾风趣地说。忘我———工作已成本能

  牛玉儒是一个具有现代理念的领导,更是一个忘我工作的执行者。

  2000年,牛玉儒在包头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会上的一句话使许多与会者毕生难忘:“官要多大才算大?关键是要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留点什么。”

  牛玉儒用他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他的“为官”理想。

  “他就像是一团不停燃烧的火,为了工作完全不顾身体,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工作人员李理回忆说,牛玉儒不仅思路敏捷,连走路都是风风火火。

  任职呼市市委书记的493天中,牛玉儒有200多天在外出差,平日用的小轿车和下乡用的越野车共计行驶了5万余公里。他经常乘坐最早一个航班离开,赶乘最晚一个航班回来,饿了就找路边的小饭馆匆匆就餐。

  工作人员都说,跟牛书记出差走得太累。今年3月的一次外出招商引资中,他率队在5天内跑了5个城市,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被传为“空中飞人”。

  “玉儒生命最后的90多个日夜,是我们一生中相守最长的日子。”妻子谢莉说,他们结婚25年了,真正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到5年。从结婚那天起,她就明白,丈夫是一个为了工作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的人。

  即使住进了医院,牛玉儒的心思还是放在工作上。他要求大夫尽量在“五一”期间把手术做完,争取3天下地,7天拆线,10天出院能回家安排工作。

  躺在病房中,牛玉儒从早到晚几乎不停地通过电话安排布置工作,听汇报,改文件。有一次,女儿给他讲笑话,想让他放松放松。牛玉儒眼睛盯着女儿,似乎在认真听,却突然从口中冒出一串手机号码。

  在京治疗期间,放心不下工作的牛玉儒三返青城,每次都是在化疗后身体刚刚恢复的时候。下病危通知书之前的3天,他还在病榻上反复修改自己在自治区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稿。

  8月12日,牛玉儒陷入深度昏迷,旁人连声呼唤都没有反应。妻子急中生智:“玉儒,8点半了,要开会了……”

  牛玉儒猛地一动,睁大了双眼,盯了一会,慢慢地闭上了……此后,他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有些人,哪怕只干了几个月,你一辈子都忘不了他的名字。”在牛玉儒曾经倾注了许多心血的呼和浩特新华广场上,退休干部刘振羽向记者感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