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话:“帮帮我们自己的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10:5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采访者 张楠 本报记者

  受访者 冯骥才 画家作家

  11月20日,冯骥才28幅国画作品在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义卖,当日美术界和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纷纷到场,台湾名演员赵文瑄也到场,并当场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许多
人都知道,冯骥才先生近几年来一直在为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奔走四方,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不足。为此,冯骥才提出了“民间”自救的理念,要以民间的责任、情感、力量来抢救和保护中国的民间文化,筹建“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用冯骥才的话来说,就是“帮帮我们自己的文化”。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到冯骥才先生———

  记:你一直坚持对民间文化的抢救行为,为了筹备资金,整整九个月的时间里,白天处理日常事务,深夜作画至一两点钟,创作了这28幅义卖作品,你是怎样想到筹建民间文化基金的?

  冯:一个民族,如果自己的文化还处于很零散、很微弱的状态,没有摸清,无法把握,就很容易在国际化背景下失去自己,很难形成真正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抢救民间文化刻不容缓。我算了一下,对民间艺术和民俗的登记、拍照、录像大约需要5年,然后请专家进行整理,文字量至少有20亿到30亿,出版民间民俗民间手艺人出版物,建立中国民间文化资料库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另外,在我的“煽动”下,很多学者加入到这次民间文化调查和抢救工作中,投进去大量精力和钱财,我觉得无以回报,我感觉自己背负着一种情债,而且负债累累。我把他们的责任心调动起来,但却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在经济上我也是捉襟见肘。有许多的考察项目我是自己掏钱自费完成的,所以我就想今年一定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成立基金会,我先把我9个月来所有的画作义卖,把钱全部放进去,以表示我的诚意。

  记:如果在具有古老文化的城市里,当地政府的兴城方向是高科技或者工业,那当地的古老文化的痕迹是不是注定要消失,无可挽回?

  冯:我认为,对一个城市来说,无论制定什么发展战略,文化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增长点,文化永远不会贬值。经济可以全球化,文化则不能全球化,只有本土文化的坚挺,才能遏制流行文化的侵扰。而所谓的文化,一种是精英文化,一种是民间文化。我们以前对民间文化是缺少重视的,任其自生自灭。随着农耕文明的逐步解体和消失,势必会给我们抢救这些文化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我们不能对之视而不见,因为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并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以延续。

  记:你是怎样看待我们的文化现状的?

  冯:改革开放后,对外来的文化,人们有太多的期待,但现在的知识分子却不是站在文化的前沿来主动选择外来的文化。一拥而入的文化是流行的商品文化,从超级市场、好莱坞大片到歌星、影星、名牌服装、汉堡包,这些像沙尘暴一样席卷了我们,让我们的国民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光荣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外来文化要同化我们,如果我们不坚持自己的文化精神,我们民族的文化就会被逐渐地稀释,还会有中断的可能。没有了自己的精神、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征,就会在时代中失落、迷失,出于这样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回过身来,去做一些文化的保护工作,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没有理由毁弃自己的城市遗产。

  记:刚才我看到台湾名演员赵文瑄当场捐款,他是怎样关注民间文化抢救这件事的?

  冯:我和赵文瑄是好朋友,我们是在拍《雷雨》时认识的,他思想深邃,很有品位,我们很谈得来。当时我和他聊,说我民间文化抢救干得很苦,他就说要把刚拿到的做一集团形象代言人的酬劳捐给基金会,还说保护中国文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心愿,我很感动。

  记:可是很显然,这么大的工作量,只有知识界、民间艺术界的热心人是无法做到的。

  冯:我认为,要有三方力量,一是政府,这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二是专家,他们能看到文化中的意义;三是民众,也可以发挥最有效的保护。所以,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这项工程中来。

  记: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民间文化的传承,在历史的前行中我们真的要带着古老的民间文化一起走吗?

  冯:这种想法在我们许多的年轻人中都有,他们误解了民间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应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精英和典籍的文化;一部分是民间的文化,两个部分同等重要,相互不能代替。前一部分冲击起来是困难的,但民间文化则不同,它是我们的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5000年来,它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如果说我们民族精神思想的传统在精英和典籍的文化里,那么我们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便由民间文化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来。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偏见,民间文化并没有处在与精英文化同等的位置上,它们大多只是凭借着口传心授、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一旦没有传承人,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所以民间文化的生存方式一直是自生自灭的。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它必然遭受致命的冲击。然而,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不是可有可无的。

  记:我们很尊重你的努力,希望你的努力得到政府和整个社会的支持。

  冯:我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以十万火急的心情,对濒危的民间文化实施“紧急救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