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外来人口 政府不仅需要观念的改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14:04 新京报 | ||||||||
作者:艾君 北京市明年的公园年票发售有了新政策———只要花200元钱购买一张普通公园年票,就可以在一年内游览北京的12个著名公园,和往年只对老年人和退休人员发放不同,今年购买年票取消了年龄和户籍限制,外地在京人员也可办理。
没有户籍和年龄限制,也就是说在北京的人都可以买到公园年票。当一个人在首都凭身份证就可以享受到和本地人一样的优惠公园年票时,我想他的心里一定觉得暖洋洋的。 一年来,从北京市取消外来务工证、农民工子女免费到公办学校上学、海淀区向所有外来人员开放教育资源,到现在的购买公园年票取消户籍限制———我们一点一点地感受到横亘在“外地人”和“本地人”间的冰山正在破裂、坍塌。 冻冰渐渐破裂,是因为人们对“外来人员”这个群体有了本质的认识。过去很长时间,很多本地人对外来人员有一种深深的偏见,他们认为对本地人的就业、福利和治安构成了威胁,这种偏见体现在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中,就是对外来人设定了许多限制,比如暂住证,还有曾经实行的毫无意义的务工证等等。 社会发展到今天,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外来人口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前几天,有报道说深圳一个专家认为“是外来人口尤其是素质低的农民工延缓了深圳的现代化进程”(后来专家解释说报道曲解了其本意),但此报道一出,舆论大哗,几乎是一边倒地批判这个观点的荒谬:“离开了外来人员,中国每一个城市都可能瘫痪!” 在北京,已经有400多万来京务工人员,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很少有人敢否认外来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北京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既然外来公民和本地人一样作出了贡献,缴纳了税金,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和本地人一样的公共福利,平等享有租购住宅、求职、工作、受教育、婚姻生育、参与公共政治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现在,当各种偏见渐渐失去市场、外来人员的作用已经基本得到认同之后,对政府来说,平等对待外来人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而应该落实在每一项公共政策中。比如,需要认真检讨的是,在现行的公共政策里,还有多少与平等对待外来人员理念相悖的东西? 我们再次提起那个被诟病多年的专门针对外来人员的“暂住证”。当沈阳、武汉等地先后取消了暂住证之后,人们发现这些城市的治安并没有因此而变坏,事实证明,当初认为暂住证可以保证城市秩序的论调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我们认为,因为那些外来人口不是在一个城市“暂住”,他对这个城市就有了认同和爱护的自觉,城市秩序反而更能得到维护。那么,在北京,这个带有歧视性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取消它呢? 公共政策的“公共”属性,要求其不能带有任何歧视性的内容,否则,人为地把一部分人排除在政策之外,这个政策就是不完备的,甚至是与行政许可法相违背的。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买到优惠的公园年票,公园的秩序不会受到损失;废除了诸如暂住证一样的歧视性证件,北京将会变得更好,而不是相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