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88岁的老母亲何时能有个温暖的家(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15:35 扬子晚报
88岁的老母亲何时能有个温暖的家(组图)
  紧邻床的窗子大开,北风呼呼直窜进来,屋顶在床的上方,被捣出两个大洞。
88岁的老母亲何时能有个温暖的家(组图)
小儿子给老太送来晚饭。

88岁的老母亲何时能有个温暖的家(组图)
站在庙堂里,大儿媳正准备跪拜菩萨。

88岁的老母亲何时能有个温暖的家(组图)
小儿子在镇上宽敞气派的两层楼房。

  25日,寒潮席卷江淮大地。天寒地冻,在镇江丹徒区黄墟镇黄墟村,一位88岁的老人不得不蜷缩在四处透风的简易小屋里,无助地叫唤着“我冷,我饿。”老人有四儿两女,都住在宽敞的房子里。他们的家中,为何住不进一个老人?

  老人雨中爬到路上乞食

  11月16日,镇江刚刚下了入秋后的第一场透雨。雨一停,记者便赶赴镇江丹徒区黄墟镇黄墟村许家组。此前村民们向记者反映,88岁的朱竹爱老人有四儿两女,却无人过问。

  “我冷啊!我饿啊!我可怜啊……”走近朱竹爱老人容身的小屋,记者就听到了老人的哀鸣!走进老人小屋,呈现在面前的惨景让记者几乎落泪。记者实在无法相信,在这样的屋子里居然还能住人,而且住的还是一个88岁高龄、已经行动不便的老太太!说是屋子,其实只是一间依托主屋搭建的小房子,农村一般用它来堆放杂物。小屋子有门框却无门;一扇窗紧邻着床,但偌大的窗框上没有可挡风的玻璃,只是局部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塑料布,风可以呼呼地吹进来。正对着床的屋顶上,还有两个透风漏雨的大洞!寒风中,睡在床上的朱老太瑟瑟发抖。

  “棉胎是湿的。”有村民说。记者伸手摸了摸,老人身上盖的被子也是湿的,摸在手上已没有一丝暖气,而老人身下的一条单薄垫被,几乎能捏出水来。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不停地呜咽道:“肚子饿喔,没的吃,晚上我冷得喊啊,没有人睬我……”在床上,记者忽然看到一只小山芋,用手一摸冰凉,乡邻告诉记者,那是她家人送给老太当中饭的。

  老人似乎没有发现我们进来,只是不停地念叨:“我冷啊!我饿啊!我晚上没的灯火啊……”记者在屋里搜寻了半天,没有电灯!“他们不给我装喔,晚上我老跌跟头……”老太一边说一边慢慢掀开被子,捋起腿上的棉毛裤给记者看:“都是青的,跌的!”记者问她为何屋子里连一盏灯都没有,老太低着头,不看记者一眼又开始念叨:“肚子饿喔,没的吃……”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饿,老太的声音一直都在颤抖。

  泪水悄然浸湿了记者的眼睛。见有记者采访,朱竹爱老人的乡邻纷纷挤了进来。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村大嫂们七嘴八舌,从她们的谈话中,记者得知就在这场秋雨中,老太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就爬到了门前的泥路上,坐在泥水洼里伸手向过路的乡邻要吃的,而她的大儿子陈国秀全家却谁也不出来管。实在看不下去的村民出去买了点包子给老太,还要被老太的大儿媳妇责骂!随行的黄墟镇司法所陈家明主任告诉记者,老太太住在这间房子里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但断水断粮没有任何人过问,是从10月份开始的。

  为赶老人媳妇将房顶捣出洞

  陈家明主任给记者提供了一份“人民调解协议书”。在这份调解协议书上,记者看到,朱竹爱共育有陈国秀、陈荣秀、陈荣华、陈铁华(又名陈小毛)、陈荣梅(女)、陈秋华(女)四儿两女,且全部住在黄墟镇。如果再算上收养的现在上海的义子陈荣才,老太就有五儿两女。在调解协议书“纠纷简要情况”一栏这样写着:上述7位当事人系朱竹爱子女,因朱竹爱年岁已高,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现因赡养问题发生纠纷。

  陈主任告诉记者,朱竹爱38岁时丈夫就撒手人世,当时老大陈国秀也只有16岁,她是孤寡一人将6个子女拉扯成人的。但让人伤心的是,一个母亲能够养活6个子女,6个子女却无法替一个老娘送终!在赡养朱老太的问题上,四儿两女均是推来推去。在村委会的协调下,1991年他们就专门签订过一份协议。协议规定除招到外人家做女婿的陈荣秀外,老太由陈国秀、陈荣华、陈铁华三人轮流赡养,每人每年4个月(其间因为有闰月曾多次发生过赡养矛盾)。今年8月25日,老大陈国秀的4个月赡养期已满,按协议应该轮到陈铁华接手赡养,但陈铁华只是将60斤大米扛到陈国秀家,没有按照协议将老太接回家中。为此,陈国秀在将老人延续赡养到10月份后,开始断水断粮,并想尽一切办法要把老太“赶”到小儿子陈铁华家去。由于陈铁华拒绝接老太到自己家中,其他兄弟姐妹便拒绝接纳老人,老人便处于无人过问的苦境里。

  老人的处境让村民实在看不下去,村民们议论纷纷。村民小组长就将这一情况反映到黄墟村调解委员会,村里调解无效又反映到镇司法所。镇司法所在11月10日向老太的6个子女发出调解通知书,而且全部送到每人手上,但11月11日只有陈荣秀、陈荣华、陈铁华、陈荣梅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尽管做了好几次工作,老大陈国秀自始至终都坚持要按1991年的协议办,拒绝在新的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记者问随后被找到现场的陈国秀:你老母这么饿,你为什么不给她点吃的?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记者:我的赡养已经到期了,现在应该是陈铁华来赡养,我已经都多养了一个多月了,为什么我还要养她?!傍晚时,陈国秀的妻子唐素珍从田里赶回,记者问她老太床上方屋顶上的两个洞是不是她捣开的,她非常爽快地回答:是的,是我捣开的。记者再问她为何要这么做,她丝毫不隐瞒地说:我就是要赶她(老太)走啊,我们家的赡养时间过了,为什么还要赖在我家?!

  而让记者惊奇的是,就在唐素珍的主屋后,还建有两间平房,这两间平房甚至可以说是窗明几净、灯火通明。平房是她家的庙堂,在记者的要求下,她十分自豪地领着记者参观了一番,庙堂里清清爽爽,当着记者的面,她万分虔诚地给供奉的菩萨进香、磕头!

  新协议再次成一纸空文

  按照11月11日签订的调解协议,陈铁华从当日起至11月30日负责老太的吃饭、赡养问题。显然,老太的吃饭问题他是负责了,当天下午5点钟不到,就在记者正要找他采访的时候,陈铁华给老太送晚饭来了。

  在入门处的一张小板凳上,杂乱地摆放着几只碗、瓷盆和筷子,看不出有过什么清洗。陈铁华从中取过一只大碗,将用一只大瓷缸带来的米粥倒进这只碗里,然后端过去给坐在床上的老太,不冷不热地说了句“吃晚饭了”。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菜时,他似乎想起什么说“有”,然后从那些碗筷里找出一只盖着的碗,里面是一些大白菜,记者仔细看了看问:“没有油又是冷的,怎么能吃?”他则回答:她不要吃油。陈铁华再催老太吃。老太说“我肚子疼,不想吃”,但陈铁华就像没有听到还是将碗塞到老太手里。记者注意到,老太尽管肚子痛,还是在三四分钟的时间里就将一大碗的冷粥吃进肚里!

  看到老太吃完稀饭,陈铁华像是完成了任务,马上就要离去。记者赶紧问他:你用手摸摸你老娘的被子,是不是潮?他摸了摸后面无任何表情地说:“是潮。”记者再问:“你为什么不能将老娘接回家,按照协议是不是应该轮到你赡养了?”他表情漠然:“是的,但是我家刚砌的新房子,家里一塌糊涂,老太去没有地方住。”

  司法所的胡正宇告诉记者,陈家明主任和陈铁华是仅隔一条马路的邻居,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陈铁华家在路边有两处房子,有一间曾以每月100元的价格出租给外人经营,但因生意不好,承租者已经搬离。陈主任就跟他说:把那间出租房整理出来给老太住,每月100元钱由我出,但陈铁华死活不肯。

  在夜色中,我们赶到陈铁华位于黄墟镇上的住宅,他家的楼房宽敞漂亮,路边的两间平房,则是铁门紧闭。有村民说,这间房子不要说住进一个老太,即使一家人住进来也够。

  司法援助将还老人一个天理

  11月25日,寒潮席卷江淮大地,26日天气分外寒冷。这一天,黄墟镇司法所胡正宇等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黄墟村许家组。

  胡正宇说,他们此行是再次说服陈铁华将老母接到家中赡养的,因为无论是按照1991年或者今年11月11日签订的协议,都应该轮到他尽赡养义务,但陈铁华再次拒绝。调解中,该镇60多岁的老党员徐秀峰反复劝他:“不管你们之间有什么问题,现在还是应该先把老人接回家。”陈铁华则反驳道:“你们外人不了解我们家里情况,况且我们家里正在搞装修,乱得很,也不能把老人接回来。”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表示按照协议,只能送饭送到本月底,之后老娘该怎样就怎样,他不会再管,报纸要报道就去报道好了。

  在无法做通工作的情况下,一班人再次来到朱竹爱的小房子里。小胡发现房子顶部的两个洞已经补好,据陈国秀说是他补的。窗户仍用塑料布蒙着,在猛烈的北风下簌簌直响。25日夜里风大,塑料布上已被刮出几个大洞,北风正呼呼地吹进来。房间仍然没有灯,陈铁华送来一只手电筒。借着手电筒的灯光,调解人员发现老太的被褥已不像前阵子那般潮湿。陈铁华说他过来帮助晒过。门依然没装,北风穿堂而过,调解人员站在屋里就像站在屋外。老人身边没有热水,据说是老人不要喝水。

  老人看到司法所的人员,急切追问“我冷死了,晚上冻得睡不着,哪个快来救救我……”

  胡正宇告诉记者,面对老人的询问,他们谁也没有办法回答。他们决定,尽快帮老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让法律来制裁老太的不孝子女,还老人一个天理。本报记者 万凌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