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陪读的是与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09:09 胶东在线 | ||||||||
胶东在线消息 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真正引起记者注意的是九月份在海港小区一个车库里举办的一个心、珠算短期培训班门口,十几个小学生正在听老师讲课,而在车库门口,七八个妇女正在闲聊,问后方知原来是陪孩子过来上课的。孩子在里面上课,家长便在外边等着。当时对记者触动挺大,但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家长陪读在烟台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望子成龙心切 陪读家长李女士的儿子正在一中读高三,今年暑假后,她便在离学校较近的虹口租了套房子,将全家搬了过来,然后把在幸福的家租了出去。李女士说:“高三的学习负担重,孩子身心压力大,我的任务就是要让他吃好、睡好少为学习分心。现在虽然丈夫上班远了些,但为了孩子,值。”据她讲,在这附近租房陪孩子读书的有好几家。 陪读家长苦水多 在烟台大学旁边的清泉寨村,记者找到了一位陪读的母亲,她要求记者不要透露他的籍贯,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她说,儿子从来没离开过家,自理能力很差,不会洗衣服,做为母亲还担心他管不住自己会变坏。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为了孩子,没办法,希望过一段时间,孩子能自理了,便不在这陪读了,房租太贵了。 另一位学生的母亲来自农村,她告诉记者,孩子是村里唯一一个本科大学生。从小听话,学习也很好,但考上大学后,第一学期便有一门功课不及格,第二学期更差。她来了以后才知道,孩子经常旷课,整天泡在网吧里,农村挣钱很不易,他却在学校里胡闹。没办法,母亲才来看着他。 被陪读的学生不领情? 双休日,在文化宫广场或其他小学生特长班的地方,你总能发现许多学生家长-大多是孩子的母亲,领着孩子来学钢琴、舞蹈、外语等特长。一位王姓家长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观点,她说,将来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孩子多掌握一门技能,竞争力强一些。 采访被陪读的学生,却很费周折,只有在一中读高三的小伙子很随和的接受了采访。他希望父母陪读,这并不表明自己自理能力差。高三压力大,父母在身边,感觉轻松不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学生中希望父母陪读的中学生居多,大学生则绝大部分不愿意父母陪读。原因有二,一是觉得丢人,会被同学瞧不起;二是觉得不自由。来自泰安的王姓同学说,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管教下生活,任何事情都不能有自己的主意。好不容易来上大学了,可以过自立的生活,不希望家长来陪读,而且,同学也会笑话的。 父母用心良苦,孩子却不领情。虽然如此,陪读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看待和处理陪读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记者在采访中,老师和专家的建议也各不相同。 观点一: 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陪读有益 二中高中部的王老师说,赞成自制力较差孩子的家长前来“陪读”,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些情感上的弥补,另一方面也能监督孩子远离不良环境。王老师最后表示,陪读本身不是一种好现象,但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娇惯,到了高三突然让其自理,显然不现实,所以对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建议有条件的家长陪读。 观点二: 父母陪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持此种观点的人士认为,陪读的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代劳了,耽误了子女锻炼自己的机会。学校教育或许是他们获得这种能力的最后机会,结果家长一“陪读”,这条路也给堵了,而且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性格缺陷。父母陪读首先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对于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父母陪读下的孩子容易没主见、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观点三: 无所谓,想陪就陪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些家庭有了充足的经济能力,为“陪读”提供了内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对人的要求提高了,没有学历、知识、专业技能的人,谋生的手段档次就比较低,这又为“陪读”提供了外在动力。 从这个角度看,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来评价“陪读”现象,家长只要以为有必要,那就陪读好了。 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家长陪读,一定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只是为了帮助你,陪伴你,而不是监督你,责备你。 家长在陪读时,一定要鼓励和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 适时退出。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孩子身边,待孩子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后,家长便可适当撤出。记者李京兰 通讯员 卢永俊责任编辑:张涛来源:今晨6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