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透视高校“导师雇工”现象:是体制误区造成的监管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11:08 黑龙江日报

  “退学申请”引出“导师雇工”话题

  7日,哈市某高校的几名学生打电话反映,他们学校的一名研究生陈刚(化名)仅学习了半年的课程,便向学院提交了“退学申请”。考上研究生很不容易,但为什么决定放弃学业?该学生是有苦衷的。8日10时左右,记者从他的同学手中,看到了这名研究生提交的“退学申请”。现摘录如下:

  做(作)为XX大学的学生,尤其是能够在这里完成研究生学业,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有机会能来到这里读书、深造,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但是导师刘文(化名)的种种行为令我们无法安心继续学业,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老师卖苦力,结果是大把的钞票揣进导师的腰包。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有的就是师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更不要说是一名研究生导师,我们无法相信像这种老师还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导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认为我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特提出退学申请。

  11日,陈刚的几位同学告诉记者,目前陈刚已离校两个多星期了,他们也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几位同学同时向记者表示,对于陈刚的突然退学,他们感觉很惋惜,之所以将此情况反映到报社,是因为他们对于此类“导师雇工”的问题也有同感,希望通过本报呼吁,能够尽快理顺此类问题。

  研究生“卖苦力”,校园寻常事?

  11日,记者走访哈市的几所高校后了解到,其实陈刚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一些在读硕士生、博士生都承认,在读书期间都或多或少有一段时间处于替导师打工的状态。

  位于哈市南岗区学府路上的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小董告诉记者,他利用课余时间,经过三年走访调查后写出的一篇管理学方面的论文,被导师径直作为自己专著的一部分出版了,而在书出来后,导师只是口头对他表扬了一下,并没有对此进行任何解释。

  他还表示,现在校园里,导师雇用学生当写作“枪手”的情况很寻常,只要是学生未经发表的好的学术论文,一些导师便会欣然署上自己大名发表,稿费、奖金、证书等荣誉更会无偿“享用”了,而“讲究”点儿的导师会把学生的名字和自己的署在一起。

  “替导师卖苦力,这种事在校园里听得见得多了,差不多就算是‘行规’了。”哈市某高校化学系研究生陈某透露,导师揽的工程,学生免费出力,这是高校里的潜规则。一年前深圳一家化工厂为配方一事找到他的导师,经协商一次拨付80万人民币作研发经费。随后,该导师将任务分解给自己名下的研究生开展工作。每天他们上课的内容就是替导师完成此项工程,但经过近一年多的研制,项目成功了,但他们这些一线的研究生们每人却不过拿到三四百元的“补贴”。

  小吴和小琳是和兴路上哈市某高校的研究生,她们每天必修的内容就是替导师开的翻译公司译各种外文书籍。“我们这些研究生变成了导师的赚钱工具,近两个月了,我们4个人,几乎每天都被‘关’在翻译室里,查找各种外文资料,而且不准看与工作无关的东西。有时活急经常要忙到凌晨3时,第二天一早还要起来上课。这简直是对我们肉体和精神的摧残。我们都是刚考上的研究生,真不知道读研的日子就是这样的吗?”小吴向记者抱怨道。

  “导师雇工”:研究生、导师如是说

  研究生刊发学位论文导师联合署名、导师免费使用研究生替某公司工作赚钱、导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科技研发,成果归导师……通过近一周时间深入到学校的采访,记者了解到,其实学生帮导师工作,在某些高校已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便某些学生不满导师的行为,但为了能顺利拿到学位毕业,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

  哈市一理工科院校学生陈猛表示,在全国考研中从千军万马脱颖而出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何其不易,哪一个学生不期待与令人尊敬的导师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三年学业呢所以有些事能忍则忍吧。

  对此现象,也有部分学生表示了反对,他们表示,虽然免费替导师工作苦一些,又没钱赚,但毕竟能学到课本外的许多知识。哈市某高校金融系博士生小车说:“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想‘导师雇工’的问题,把给导师打工当作进入社会的模拟考试,替导师干一次活,也就增长了自己实战练兵的一次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患得患失,惟其如此,毕业后才能更快适应社会上的工作,而且很多工作本身也是对本专业的学习过程。”

  导师与研究生本来是一种典型的“学徒”式关系,但通过对哈市几所高校的采访,记者发现,很多学生顺口都将自己的导师称呼为“老板”了。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对于当代校园里导师与老板、雇主之间的角色的转换,其实让导师们也感觉很无奈。

  14日,哈市学府路上某高校计算机系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告诉记者:“面对一种集体性、团体性的科研项目,老师要寻找合作伙伴。除了尖端的科研内容要其他专家一起参与外,比较基本的操作,学生基本就可以胜任。你不能让每一位专家都从基础做起,那样将会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而对于研究项目来说,自己带的学生来做这些工作是再合适不过了,比从其他渠道找到的工作者会合适得多。虽然这样做会占用学生的一些学习时间,可是为了科研的便利或者赶时间,只好这样了。再说学生帮我们,能强化动手能力,增强感性认识,也是提前进入社会的一种实践锻炼。”

  “高校普遍研究经费不足,出现导师办公司、学生当劳动力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学生搞的课题研究,如果没有导师的背景,就是再优秀、再有创新,也是不会有人拿钱支持的,毕竟导师的对外‘分量’要比学生强得多。没有导师的对外运作,学生不可能申请到科研项目资金,说得庸俗点,有些杂志导师不挂名,学生的论文发表都难。”哈市某高校导师向记者诉苦说。

  高校“导师雇工”反映体制缺失

  哈市一位学经济的博士调侃:高校里现在盛行“导师级老板”,他们将所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当作公司雇员,当作他们经商活动中的赢利工具和廉价劳动力……

  对此,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雪松说,导师在高校中一般有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我国的导师制是一个岗位,虽然正教授有带研究生的资格,但没有带学生,也不能称为导师。而研究生与导师都是自愿选择制,学生在选择导师时,一般要看导师的人品、学术方向是否与自己相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导师有没有充足的课题研究经费,因为高校中研究生的培养其实就是培育科研人员。而一般高校划拨给导师的课题研究经费有限,尤其我省省属院校的硕士、博士点的科研费用都占不到总费用的1/3,这样,没有经费就不能进行课题研究,没有课题资源就不会有学生选择自己为导师。而为了筹集经费、增加科研项目,导师又不得不出去揽工程,而带的研究生本身没有课题研究,只能参加导师的科研实践项目,长期循环后便形成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雇工式”怪现象。其实在美国等国家,给导师的研究经费充足,导师拥有科研课题的财权和人权,对研究生的使用上会得当一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赵瑞政表示,现在我省某些作为高层知识者的高校硕士、博士导师们的科研经费相当少,为了科研项目,他们希望通过知识来赚钱,直接的就是开公司、申请投资等做法。然而这种做法代价还是很大的,导师随意使用学生,学生只能耽误学业帮助导师。时间长了,随之出现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纠纷:学生不愿免费为导师干活,导师为经费不得已使用学生。此情况的发生,显示出国家教育体制的缺陷,管理上缺乏对导师制的必要监督机制。“当前高校普遍研究经费不足,国家允许高校办企业,在现行高校体制下,我们该怎样约束教授的权力、行为,我们该怎样防止此类隐性教育腐败,我们该怎样赋予学生民主权力?目前高校对导师方面的管理政策还有缺失,应出台管理法规,由高校系统协调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新闻链接

  导师制

  导师制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一种学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导师制是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它代表了国家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它以崭新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研究者”。

  据了解,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般来说,在高校里一位导师大约指导8-10名大学生。(生活报)

  作者:松花江第二次流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