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分化各地华侨 推行“民间外交”“侨委会”当起“台独”先锋(附图片1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11:13 环球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陈华

  大力推行“台语”

  最近,台“侨委会”举办了第三次“海外台语教师研习活动”。在活动结业式上,台“侨委会主委”张富美称,今后“侨委会”驻外秘书的选派,将把是否会“台语”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对于有人要求将“侨委会”英文名称“OverseasChineseAffairsCommission”中的“Chinese”改为“Taiwanese”,张富美说,预计在2006年,“侨委会”将会与“外交部”合并为“外交及侨务部”,有关正名问题届时可得到解决。台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居然落实到了海外,让人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台独”活动的无孔不入,也让人注意到较少为人提起的台当局的侨务政策。

  新移民是台工作重点

  台湾海外移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这一时期台湾海外移民主要以留学生及其家属为主。80年代后,台湾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台商大量前往投资地,按台湾“侨居法”规定,在海外住满4年即可视为侨居,成为华侨。因此,这一时期台商成为移民主力,尤其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最为集中。目前定居海外的台胞总数在100万人左右。

  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一些海外华人侨团与台湾走得比较近,如“亚洲华人联谊会”、“欧洲华人团体联合会”、美洲各地的“中华会馆”与“华侨总会联谊会”、“大洋洲华侨团体联合会”、“非洲华人联谊会”等。90年代以后,多数传统侨社对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分裂主义路线十分不满,与台当局渐行渐远,甚至断绝联系。与此同时,以台籍华人为主要成员的新社团纷纷成立,如台湾大专院校校友会、台湾会馆、台湾同乡会等,这种势头在美国发展尤其迅速。这些侨团目前是台当局搞“务实外交”所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60万在美台籍华侨和每天都在增加的台籍留美学人,成为台当局的海外政治支柱。台当局经常利用这些侨团与美国政界拉关系,特别是对国会议员等美国政要的华人助理进行“攻关”。

  民进党将华侨分为三类

  蒋氏父子时期,“与大陆争夺侨心”、抵制“台独”是国民党“侨务政策”的两大任务。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视祖国大陆为其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其军事、大陆政策、对外关系都以对抗祖国大陆为主要出发点。因此这个时期台当局的“侨务政策”是,以反共宣传,甚至特务手段来“与大陆争夺侨心”,以辅助其达到“反共复国”的目的。

  李登辉上台后,在岛内开始搞“去中国化”的“本土化”,在海外则着手整合亲台华侨,成立“世界李登辉之友联合总会”等组织,侨务工作的重心从过去以大陆籍老侨为主,转到台籍侨团方面来。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国论”后,一些传统华侨团体自发组织起“和统会”、“统促会”等反“台独”、反分裂的组织,台当局的侨务工作受到重创。

  民进党执政后,为配合其“台独”路线的需要,对侨务政策进行了大改造。首先是用“台独”意识形态界定、划分华侨、侨社。2000年5月2日,“侨委会主委”张富美提出“侨分三等”的观点,并据此排出“侨委会”提供服务的优先顺序。“第一优先对象”

  是“拿中华民国护照、从台湾出去的新台湾人”;第二是“与台湾有过相当关系的人士,像曾来台求学的侨生及就业、投资的侨民”;而绝大多数“具有华人血统者,像传统的侨社、侨团人士”则被“侨委会”归入第三类。在此谬论下,台“侨委会”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扶持亲民进党的华人侨团、发展岛外“独派”力量上。

  其次是利用“侨委会”搞“台独外交”。台当局注意到侨团影响所在国政策的能力,于是加强了“侨委会”的功能与角色,在“对外关系”上,让“侨务”直接承当起“第二外交管道”的角色。

  其三是“绿化”“侨委会”,排挤反独人士。现在无论是“侨委会主委”张富美,还是驻外主管,都是“独”派人士。

  但是,台当局的种种行为遭到多数海外台胞的强烈反对。国民党执政时期,每到“双十节”,海外台胞返台参加活动的人数动辄上万人,但近年来已不复见,今年只有2600人。看来,台当局的“去中国化”到哪里都是不得人心的。图片:

  纽约的华侨在练舞狮。
分化各地华侨推行“民间外交”“侨委会”当起“台独”先锋(附图片1张)
《环球时报》〔20041126 第11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