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暖冬走来是喜是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7:40 哈尔滨日报

  缘起———“迎春花”初冬绽放

  11月19日,《北京晚报》刊发了一张新闻照片,题目是《怪!“迎春”初冬绽放》,文字说明是:昨天,玉渊潭公园里的“迎春花”连翘竟然在初冬的暖阳中开了花。连翘花期一般在每年的春季3月到5月。由于近日的气候较往年暖和,所以才催开了公园内本该“迎春”的连翘。

  在刚刚过去的近一周的时间里,北京地区受高气压影响,持续维持阳光灿烂的好天气,人们充分感受到太阳的温暖。有市民感叹:“暖冬把北京的秋天变长了”。晴好的天气令人心情愉悦。然而这样的天气却也十分干燥,在这样的天气里,北京白天的空气相对湿度也就在20%至30%,媒体的服务新闻不断提醒市民多喝水,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分析———暖冬怎么就成了“气候”?

  晒着冬日里暖暖的太阳,有的人在问:为什么“数九寒天下大雪”成了我们的一种奢望?暖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暖冬是怎么形成的?“一般讲,一个地方的冬天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多年气温平均值偏高0.5℃以上,就可以定性为暖冬了。”

  据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介绍,促成暖冬的主要原因当属大气环流异常,地球表面中高纬度上空自西向东运动的西风带,由于受大陆、海洋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槽、脊、冷、暖的变化。当冷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空堆积时就会出现冷高压,而暖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空堆积时就形成热低压。一般来说,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冷空气爆发南下,形成寒潮、大风降温、降雪等天气。但在暖冬气候中,气流难以驱动极地冷空气大举南下,致使一个地区处在干燥而温暖的暖气团的控制之下,天空晴朗少云,光照充足,大气透明度较好,太阳辐射升温效果异常显著,气温也就居高不下。

  张明英同时指出,人类活动影响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因素,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等能源,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直线上升,工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气候变暖。

  观点———暖冬,有利也有弊

  有关气象资料显示,从今年9月起,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又卷土重来。根据以往50年的统计概率,出现厄尔尼诺年时,气温一般偏高,出现暖冬的可能性较大。而日前召开的“全国气象预测减灾工作会议”上,气象专家们大多认为,我国持续14年的暖冬,今年仍会继续。

  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郭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气候呈现出总体上向偏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明显的,普通百姓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同感。郭虎认为,暖冬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郭虎说,由于气温偏高,冬季供暖时有利于节约能源,但由于冷暖变化不定,气温有所起伏,所以供暖部门应和气象部门合作,根据天气情况供暖。

  据了解,北京市气象局今冬开始通过节能供暖监测服务平台,依靠科学数据指导企业供暖。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按平均节约4%的数据推算,北京全市每年可节约1.44亿元的能源经费。来自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的信息表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受气温影响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这三类疾病的死亡人数都与气温有关,寒冷可以造成这三类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因此,暖冬可以减少老年人上述疾病的发作和死亡人数。

  此外,暖冬有利于雪天里冰雪的融化,有利于交通运输及行人安全。有环保人士还认为,暖冬气候可以减少融雪剂的使用,有利环境保护。另外,暖冬有利于大棚蔬菜的长势,提高果类蔬菜的坐果率。从而丰富冬季里市民的菜篮子,保障蔬菜的上市量,平抑菜价。暖冬“之利”让人喜上眉梢,但专家、学家谈起暖冬“之弊”,同样让人心忧。医学专家表示,由于暖冬的气温比常年略有偏高,这就使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容易滋生蔓延。

  思考———应对暖冬,我们该做什么?

  医生提醒,面对气温的大起大落,市民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增减衣物,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外界气候变化对自身的影响。面对近年持续出现暖冬现象,有环保人士呼吁,人类需要反省造成大范围地区出现暖冬状况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暖冬的出现,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这已为国际气象学界所公认,更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政治家们的重视,因为其中有工业的发展引起大气环境污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所含总量逐年增加而导致气温上升的因素。

  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为代价,进而引起恶性循环,遭到大自然的“报复”。面对走来的暖冬,我们应早作准备,避免它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损失。

  (据新华社电)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