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郊农民出资千万办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9:05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贾薇实习生田晶

  一大早,门头沟区斋堂镇西斋堂村的史明亮就开始忙活,他擦桌子扫地归置院子,又把报架上的《北京日报》、《京郊日报》整了又整,眼瞅着“明亮书屋”的招牌越发明亮,他心里美滋滋的。“明亮书屋”是37岁的史明亮自己掏钱创办的。近年来,他靠承包50亩山林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闲暇之余他想,农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如果办个
小书屋方便大伙儿借阅,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依靠科学致富,陶冶情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岂不更好?在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明亮书屋”开张了,小小的书屋吸引了众多乡亲,每天来看书借阅的人络绎不绝。

  像史明亮这样自己投资办文化的农民在京郊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在有农民自办文化户(人)584家,其中民办剧团(队)444家,文化经营户83家,民办放映队39家,民办图书馆18家,此外还有农民自办的业余文艺团队多达2000多个。农民自办文化累计投资1086.6万元,其中96%为成员集资或个人出资。他们自建场所、自己组织,有的无偿为本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有的从事文化经营活动,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小规模的综合性服务产业。

  据悉,目前北京郊区共有四千多个行政村,虽然52%的村都建立了文化室,而且每年各种下乡慰问演出多达千场,但仍有近三千个偏远村镇常年看不到演出。于是,农民们自己办起图书室、文化室、剧团,来满足对文化的渴求。行宫村地处平谷区刘家店镇西北山区,全村87户人家惟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退休教师武兴龙自2002年以来,陆续投资一万多元,购买二胡、唢呐、电子琴等器材,邀请全村老小来自家庭院参加文艺活动。从此,歌声、锣鼓声、欢笑声打破了山乡沉寂的夜晚。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自办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虽然自办文化的农民不一定都是富裕的小康户,但是最起码也达到了温饱水平,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与对经济的需求在同步增长。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西府营村的彭光海夫妇,承租了村里荒废的学校,办起330平方米的便民农家文化大院,并添置了台球、棋牌、电脑等设备为村民服务。村民都说,文化大院方便我们学习科学技术,还能自娱自乐,真是太好了。

  随着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农家乐、旅游户、采摘户的队伍在农村迅速扩大,许多农民在改善吃住环境的同时,开始注意开发旅游的文化内涵。赵青山是延庆刘斌堡乡山南沟村果树专业户。他把木偶与秧歌相结合,创造了木偶秧歌的新形式。成为民俗旅游专业户后,每逢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给人家讲述木偶秧歌的技艺,放木偶秧歌的光盘,并在篝火晚会上现场表演。如今,吃农家饭、采摘水果、看木偶表演已经成了他家独一无二的品牌。去年,他的果园收入2.5万元,树苗收入2.55万元,木偶演出收入1.5万元,民俗收入4万元,累计纯收入10万余元。

  网络编辑:陈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