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西自治区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10:05 桂龙新闻网

  秋石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来到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调研。

  所到之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心思进,八桂大地处处让人感受到已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昔日被称为“老少边山穷”的地区,如今成为令人瞩目的西部
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和窗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大开放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的成功实践,生动地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新战略,积极谋划富民兴桂新举措

  我国东南沿海漫长的海岸线自北往南延伸至北部湾,这片蓝色的海洋拥抱着广西23万平方公里的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里曾经是战争的前沿,是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广西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发展取得的成就使这里的人民深刻认识到,民族地区要繁荣发展,要让群众富起来,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广西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生动局面,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发挥优势,构建“东进、西联、南下”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广西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在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十分突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凸现了广西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广西以沿海地区为龙头,按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方针,拓宽引资方式和渠道,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了“东进、西联、南下”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东进”,就是主动融入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广西扩大对外开放,应主动接受广东的经济辐射,主动融入泛珠江三角经济区。从1997年确立广东与广西的对口帮扶到2003年底,两省区签订经贸合同项目1700个,协议投资300亿元。

  2004年4月广东党政代表团访桂期间,两省区企业共签订合作项目100个,总投资额达486.31亿元。在广西与港澳合作方面,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2004年6月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访问港澳取得巨大成功,不仅推介了广西,还与港澳一大批企业签订合作项目31个,总投资额61.55亿元,项目涉及矿产、日化、轻工、有色金属、医药、食品、环保等。

  “西联”,就是广西联合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开展经济协作和推进南贵昆经济区建设。广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积极开展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近两年来,“西联”成效显著,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初见成效,交通、通信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区域经济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南下”,就是积极向东南亚地区开放,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作用,加强同东盟各国的经济往来。从1997-2002年,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27.45亿美元,其中出口20.22亿美元,进口7.23亿美元。至此,东盟连续5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东进、西联、南下”对外开放强势的大力驱动下,广西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

  2003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累计已有28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广西;实施国内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800多项,引进区外国外资金110亿元。同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以“交通、能源、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筑牢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

  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广西真正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门户,加快发展步伐,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以“交通、能源、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大通道建设,进行了10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交通运输迅猛发展。到2003年底,广西铁路营运里程达2416.8公里,公路总里程达5.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1公里,建设和扩建了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梧州5大机场。如今的广西,一个以南宁为中心枢纽,以沿海港口为龙头,以南昆铁路、湘桂铁路、黎湛铁路为骨干,以及以公路、水运、航空等陆海空各种运输方式和服务设施协调配合、干支衔接的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广西壮乡儿女走出了大山,“山间铃响马帮来”已成为历史。地处中越边境的东兴边境公路修通后,前往东兴的车流增长了20%以上,使东兴作为面向越南、东南亚的通道更为通畅,沿路8个村4万多群众直接受益。

  能源建设呈现“西电东送”新亮点。

  广西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先后建成大化、岩滩、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同时建成了天湖、昭平、叶茂、京南等一批中型水电站,配套建成了合山、来宾、柳州等一批中型火电厂。在西部大开发中,投入建设装机容量400多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龙滩电站,以及百龙滩、浮石、左江、大埔、平班等一批水电项目,北海火电厂和田东火电厂改造工程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广西已成为南方电网的重要供应基地,是向广东等省输电的主要省区之一。

  城市建设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最近几年,广西先后完成了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玉林等市的总体规划制定与修编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的专业规划,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大规模展开,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迅速发展,城市的经济实力、规模、市容交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共安全防范、口岸通关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中,南宁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级园林城市,桂林、柳州、北海、桂平等市被评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

  “筑巢引凤”有了成效,在开展“百企入桂”活动中,广西各主要城市共引进项目136个,总投资191亿元。“百企入桂”赢得企业界的由衷赞誉,已成为广西无障碍引进、发展民营企业的品牌工程。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不仅把广西摆在了中国西部发展的前沿,而且把广西推向了国际舞台。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要以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抓住这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把筹办博览会作为加快全区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的大事来抓,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强与全国各省市区及东盟各国的全面经济合作,举全区之力,依靠各方,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努力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广西各族干部群众,以宏大的气魄拉开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序幕。全区各地、各部门找准自身位置,主动出击,寻求新发展。南宁市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发展,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新都市,全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2004年上半年大手笔投资城建122.17亿元,建设项目178个;同时推进一大批会展设施、宾馆改造、道路交通、市容整治等项目建设,一个崭新的城市发展平台已见雏形。

  11月3-6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成功举办。博览会期间,各方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231个,合同金额约1000亿元人民币。

  2004年上半年广西GDP为1384.65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全国平均水平9.7%高出3.1个百分点,增幅为1995年以来广西同期最高。农业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346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创1998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增幅创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二、靠开放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实事做起树执政为民新丰碑

  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必须在更广的范围、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寻求新的路子,采取新的措施,加快开放发展步伐,为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为群众谋利益创造有利条件。近10年来,广西着眼于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实际困难,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高度重视和关心群众利益,自觉从解决影响开放发展的问题入手,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积极实施“科技扶贫”、“异地开发”和“对口帮扶”等活动,提前一年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使群众逐步摆脱贫困,迈出了走向小康社会的稳健步伐。

  基础设施大会战打好开放发展的根基。

  民族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于基础设施对投资环境的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事关边境地区开发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富裕边民目标的实现。自治区党委瞄准了这一对外开放的薄弱环节,把兴边富民和边境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在富民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把不断改善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目的,把富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区先后组织开展了以改善贫困地区开放、开发与发展环境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让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实现了贫困地区开放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针对边境地区发展比较慢、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的实际,2000-2002年,广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开展了边境建设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21.6亿元,建成项目近1.8万个,办成了不少改善基层生产生活条件的实事。其中,投资15亿多元修建边境公路2700多公里,投资近3亿元新建扩建800多所中小学,投资6400多万元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此外,建成人畜饮水工程382处,为130个村委会新建了办公用房,新建2500多个地面接收站、97个乡镇农贸市场,改造1万多户茅草房。广西过去边境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以及村委会没有办公用房等问题均得到了较好解决,各族群众住茅草房,点煤油灯,走羊肠小道已成为历史。

  2003年,广西在曾被革命先辈热血浸染过的大石山区,开展了一场旨在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这项告慰先烈,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总投资21.036亿元,涉及交通、教育、水利和人畜饮水等12大类34个大项目,75285个小项目,彻底改变了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对自然条件特别恶劣、资源严重匮乏、极为贫困的大石山区特困户,在自愿基础上有组织地实行异地安置和异地就业。

  1993年以来,全区共投放各种资金10多亿元,建立800多个异地安置点,从22个贫困县移民25.15万人到开发点,绝大多数搬迁户实现当年搬迁、当年开发、当年解决温饱。百色革命老区曾经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这些年来,百色连续开展了人畜饮水、村村通公路、茅草房改造、地头水柜建设等10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大会战,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给千千万万个石山村寨带来了福音,增加了广西对外开放的后劲,也引导和促进了各级干部更好地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了执政为民的新丰碑。

  科技创新给扩大开发插上腾飞的翅膀。

  广西的开放发展,与重视科技创新密不可分。自治区党委、政府先是提出“科技兴桂”的总体发展战略,随后又在“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重大决策中,提出“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的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若干规定》、《关于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实施方案》和《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条例》等政策法规,组织实施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计划,从上至下推动科技创新,奏响了发展第一生产力的凯歌。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给广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改变了八桂大地的面貌。广西岩溶地区分布较广,多年来,由于人为的掠夺性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广西坚持以“西部开发,科技先行”为指导,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组织群众兴建水柜、改造农田、退耕还林,探索出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治理模式,实现农民一年四季有收入。如今的大石山区绿树葱茂,山腰树林挺拔,山底水果飘香,药材连片,牛羊满圈。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山顶戴了“绿帽子”,山腰扎了“钱袋子”,山底装了“米袋子”,平地织了“菜篮子”。

  统筹城乡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自治区党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广西人大胆突破旧的思维定势,跳出农业抓农业,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等项目入手,全面推进“三田工程”、“种子工程”、“绿色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目前全区建设“吨粮田”、“吨糖田”和“万元田”分别达到880万亩、150万亩、65万亩。自治区政府还投资7亿元,兴建了南宁、玉林、梧州、贺州、桂林5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沿海、桂中、右江、贵港、桂西北5个现代农业实验区,创建了一批全国亚热带水果基地和全国南菜北运基地,全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针对当前农产品“销”难于“产”的问题,自治区政府审时度势,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带队到上海、北京、武汉、西安等中心城市,大张旗鼓地举办了6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销售农产品730万吨,使广西的农产品逐步以“绿色生态”、“亚热带特色”等标识为天下人所知。

  针对就业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把培训任务落实到县(市、区),目前全区培训农民工54.67万人,平均每年输出劳动力超过100万,2002年达到246.4万人。

  广西还集中精力解决了“三农”中一大批突出问题,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全区共兑现甘蔗款“白条”10多万张,金额达48951.8万元;农网改造降低电价,农民每年减负达28664.8万元;全面清理教育等乱收费项目2329个,金额达28273.8万元。广西不仅重视维护和发展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而且注意保证广大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近几年,大力推广民主治村典型经验,全区90%的村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民主管理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需要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广西首创了“有家不离村、离户不离土”的农村“五保村”供养新模式,采取“就村而建,集中供养,一家一户,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办法,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实行就近、就地集中供养,帮助农村五保老人实现了“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的梦想。

  这一体现执政为民的创举,把温暖送给了最需要关怀的人们,被人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营造全方位良好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保证

  在扩大开放的进程中,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创造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有十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凝聚民心,提升文明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广西的开放和发展。

  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造良好的对外开放政务环境。

  2003年4月初,自治区党委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全区开展一次规模空前的解放思想再讨论活动,重新认识广西的发展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广西的实际,把解放思想再讨论的重点放在解决那些影响和妨碍全区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思想观念、做法与体制问题上。

  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认为,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广西招商引资的瓶颈性因素,因而要特别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一关系全局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广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围绕让外来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这一目标,全区彻底清理和废除了妨碍发展的各种做法和规定,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政监督,大大改善了投资软环境。针对一些地方政府的权力部门化和利益化的不良倾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强调要坚决克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不良现象,树立客商发财我发展的意识,不论外资内资,都要对其敞开大门,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社会环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有好的作风。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干部亲民、为民、勤政、廉政,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作风保证。

  凝聚民心,集中民智,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舆论环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这就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全区上下一心,共谋发展。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广开言路,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了推动全区解放思想再讨论深入开展,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发表了电视电话动员讲话。全区各媒体纷纷就广西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广西电视台和桂龙新闻网联袂策划了“思辨广西”特别栏目,共举办了17期,参加的人员有干部、专家、工人、农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等各界人士,他们就广西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

  为了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广泛宣传和推介。通过派出代表团奔赴全国各地和国外宣传推介;邀请东盟各国新闻媒体到广西采访报道等,为博览会的顺利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广西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面。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干部到广东、港澳和西南各地考察学习,通过传媒广泛宣传和推介广西。广西还通过各种形式多次举办南贵昆经济区和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合作论坛,为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上下就如何打开山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展开讨论,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在报刊发表文章,各抒己见,为外来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繁荣民族文化,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人文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树立“改革开放、文明礼貌、办事认真、奋勇争先”的广西新形象,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一是创建区域性文明示范带。广西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以“联片创建、联动发展、整合力量、整体推进”的方式创建区域性精神文明示范带。现在,全自治区已创建了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桂西跨省文明大通道、桂东文明绿洲、沿边文化长廊、环北部湾文明示范带、玉贵文明走廊等区域性精神文明示范带,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促进了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是唱响主旋律,繁荣发展民族文化。自治区党委、政府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文化强省。近六年来,广西有30多项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漓江画派和广西作家群的崛起正引起世人的关注。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弘扬光大。

  三是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节,促进对外开放。广西素有“歌海”之誉。自1999年以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展示了广西的新形象,扩大了广西对外的影响。每年民歌节同时举办广西经贸洽谈会,届时名家荟萃,商贾云集,是文化和经济国际交流的盛会。

  四是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现在,学外语、讲文明蔚然成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世纪新阶段,广西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大好形势面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决心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认真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带领广西4800万各族人民,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宏伟目标。(课题组成员:夏伟东李茂管常光民田颖罗素英邬善康钟启泉曾德盛冯学军赵永富)(原载2004年《求是》第23期)

  来源:广西日报

  责编:韦力萍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