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惨烈大氯爆巨痛犹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10:22 温州都市报
  见习记者叶淦
惨烈大氯爆巨痛犹在(组图)
爆炸现场

惨烈大氯爆巨痛犹在(组图)
爆炸后的电化厂成了一片废墟

惨烈大氯爆巨痛犹在(组图)
路人纷纷逃命

惨烈大氯爆巨痛犹在(组图)
电化厂爆炸后的局部现场

惨烈大氯爆巨痛犹在(组图)
  一市民指着市区马鞍池公园说:“(口努),就是那里发生爆炸的。” 叶淦摄

  对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也许对这件事印象不深刻或者压根儿不知道,但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这种印象至今仍无法从记忆中抹去。这就是1979年温州电化厂氯气大爆炸(温州简称“大氯爆”)。时至今日,有些人谈起来仍心有余悸。几位知情的老人说,那次氯气爆炸,是他们这一辈子见过最悲惨、伤亡人数最多的场面了。

  记者日前走访了当年部分遇难者的家属和知情人,谈起那不堪回首的一幕,他们的嘴唇在发抖,眼泪夺眶而出。

  年过六旬的陈伯原来是温州电化厂的工人,几年前才从岗位上退下来。作为氯气爆炸事件的幸存者,他亲身经历了整个事故的过程。

  谈起往事,陈伯依旧掩饰不住一脸的悲痛,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通红的双眼噙满了泪水,口中不断地念叨着在爆炸事件中丧生工友的名字,伤感之情不禁让人感同身受:“整整25个年头了,氯气爆炸的那一瞬间,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爆炸发出的巨响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爆炸之前

  1979年9月7日,星期五,中午的天气异常闷热,毒辣的太阳依然散发着盛夏的淫威,虽然偶尔有风吹过,但是夹杂着炽热的火气,不但没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反而感到更加烦躁不安。市民的生活依然井然有序,街上人来人往,工人们正在加紧脚步,赶着去上下午的班。

  原来的温州电化厂就坐落在现在市区马鞍池公园内的东侧。该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约40亩,当时年产烧碱大约有4000吨,是温州比较大型的国有企业。

  下午1点,电化厂接班的工人已经陆陆续续到达自己的岗位。工厂门口运输液氯钢瓶的车辆开进开出,时不时发出刺耳的喇叭声,在这样异常闷热的时节,听得人有点心慌。工厂一切都在正常运作,可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大灾难正悄悄降临。

  爆炸瞬间

  位于电化厂厂房中间的液化工段在紧张地运作着,十几个工人正在快节奏地对空钢瓶进行过磅、加液。按照一般的工作程序,钢瓶里的液氯给客户用完后,每次拿回厂里重新充装之前,都要过磅,称其重量是否合格。

  500多平方米的液化工段里,摆放着好几只大大小小已经充装好的钢瓶,忙碌的工人在偌大的钢瓶面前显得如此不起眼。

  工作依然在继续,时间在下午1时55分定格。突然,“砰”地一声,液化工段传来一阵巨大的闷响。坐在离此约40米远的行政楼二楼的陈伯,循着响声向不远处望去,见到的情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两腿发软。随着震天的巨响,液化工段厂房的水泥结构顶部已被整个掀了起来,爆炸后的液氯被完全气化,黄绿色气柱夹杂着黑色烟雾冲天而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蘑菇状,高达40余米。

  “不好,液氯爆炸了!”出于职业的敏感,陈伯马上感到大事不妙。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拿起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氯气中毒。

  此刻,液氯工段的厂房已经全部倒塌,发生爆炸的钢瓶,被瓶内发生剧烈化学变化而产生的强大压力完全击碎,爆炸后产生的巨浪和碎片将其它液氯钢瓶引爆或击穿,总共大约有10来吨的液氯外泄。爆炸中心一只重达1735公斤的液氯钢瓶被气浪掀起,飞越12米的高压线,坠落在30米外的盐库内。爆炸现场被炸得一塌糊涂,多名工人当场死亡,死状惨不忍睹,有的被巨大的气浪掀起老高,再甩下来;有的被炸得身首异处;离爆炸钢瓶稍远一点的工人则由于氯气中毒,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而当场丧生……

  逃离现场

  全厂300多名正在上班的工人乃至全市的群众都被巨大的爆炸声所惊呆了。

  爆炸发生后,被气化的液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四处扩散。不到几分钟,整个电化厂就被“氯魔”侵蚀,低空全是一片茫茫的黄绿色,工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混乱中。滚滚的浓烟随风向下风方向———小南门、松台山等一大片地方扩散。

  爆炸发生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选择地点逃命。行政楼旁边有条几米宽的小河,有人直接从楼上跳下去;有的直接往河里跳,但由于河道淤泥满膝,污水齐腰,很多人跳下去后都摔断了腿。陈伯正想从窗户爬走,突然,一片爆炸后的钢瓶碎片呼啸而过,击碎了玻璃,牢牢地插进了一旁墙壁里面。另一片玻璃向陈伯的头顶飞来,将他的头部划了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他顾不得包扎伤口,连忙爬下楼。一位怀孕的女工人眼看蔓延过来的氯气越来越多,却不知道如何逃生才好。无奈之下,她捂着大肚子,鼓起勇气跳到河里,幸运地保住了两条命。

  离爆炸工段仅30米之遥的厂门口,黄绿色的液氯烟雾弥漫。工人们拼命地往大门口跑去。有人用湿毛巾捂住了脸,有的干脆脱掉上衣,浸湿堵住嘴鼻。一些体力较好,跑得较早的人很幸运地可以逃出去,但是一些跑得慢的在逃跑过程中被呛得喉咙出血,涕泪俱下,由于氯气中毒会引发呼吸困难,越跑越慢,还有人眼看快到门口的时候,“扑通”一声跌倒了,就再也没有起来了……

  现任瑞安市公安局局长的叶望庆回想起这件事也是记忆犹新。当年他就读位于九山湖畔的温州中学。“电化厂爆炸时我们正在上化学课,大家并没有听见爆炸声,后来慢慢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起先我们还以为这气味是课堂里化学实验用品发出的。后来气味越来越浓,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奇怪,是不是化学用品室有物品泄漏了?正当大家纳闷的时候,班主任匆匆赶来,说接到校长通知,要大家马上逃离学校,校长叮嘱大家不要往南跑!”接到通知后,叶望庆马上往信河街亲戚家跑,后来才知道是氯气爆炸。在以后的从政生涯中,他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叶望庆说。

  抢救现场

  陈伯等人应该是最早一批安全逃离现场的,他们到工厂大门口的时候,好几辆消防车已经停在那里了,一名名伤者被消防队员抬上救护车。当时救护车不够,由于陈伯的伤势算是比较轻的,他被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后就一个人步行到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依旧能闻见浓烈的氯气味,行人快步急奔,都用湿毛巾捂着口鼻向逆风的方向跑去。

  到了医院,陈伯看到医院连走廊上都挤满了中毒的患者,医生和护士都投入紧张地救治病人的斗争中。

  由于温州当时没有职业中毒防治机构,没有专职医生,很多医院都缺乏氯气中毒的抢救知识。短时间内,上千名中毒患者被送到各个医院,医务人员没有思想准备,急救药品、器械不足,工作秩序混乱,治疗效果较差。短短几个小时里就有几十名病人死亡。

  全市的11个医疗单位都加入到患者救治工作中,但普遍缺乏中毒救治经验,给救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温州周边省市组织了90余位医务人员组成的12支医疗队陆续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

  这起事故惊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为此专门组织了指挥部协调救援工作。消防人员用大量喷水抑制逸出氯气的扩散,关闭了所有储槽、管道的阀门。厂区周围人员全部被成功疏散,当时共有8万人撤离了危险区。

  事故调查

  爆炸事件发生时正值东北风,氯气迅速呈60度扇形向西北方扩散,共有32个居民区和6个生产队受到污染,1208人受到氯气危害,779人中毒。该次事故共造成59人死亡,其中现场死亡18人,另外41人均为氯气中毒死亡。

  事后,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模拟试验,最后证实此次事故是由于氯化石蜡倒入钢瓶里而引起的化学性爆炸。对该事件的善后处理,从中央到地方都全力以赴高度重视。

  记者手记

  一年前,我市平阳县发生2吨液氯爆炸泄漏,致1人死亡;今年7月28日,平阳水头镇发生重大火灾,造成16人死亡……

  安全事故频发并没有因为25年前的氯气爆炸而停止。“避免此类事故的重现,安全生产不容忽视。”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管理处林副处长颇有感触。他说,当年温州氯气爆炸不仅仅震惊全国,连“美国之音”等国外媒体也对此做过报道,“虽然事情过去这么久,但留下的经验教训很深刻,对现今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林副处长强调,企业一定要按章操作,注重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同时也要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培养,切不要让灾难重演。(除署名外,本版照片均由市档案馆提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