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聚焦: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增添“精神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10:27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11月30日电题: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增添“精神动力”

  新华社记者 古文洪

  在中国最富裕的广东省省会广州,一个旨在弘扬“艰苦创业”的大型展览——“红旗渠精神展”正吸引着大批官员和民众前去参观。而在此前,这个展览已经在首都北京和中国
经济中心上海先后举行,“很吸引人”、“令人感动”成了舆论对这个展览最多的评价。

  上个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河南农民使用最简单的工具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1500多公里的人工水渠。这一壮举现在被浓缩成一块块展板和沙盘展出,再次引起各界民众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参观“红旗渠精神展”后表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他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位社科界资深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的自信心和乐观情绪也在不断高涨,但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离世界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能否居安思危,再接再厉,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非常关键,而不断为发展增添“精神动力”相当重要。

  始建于1960年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建设期间正值新中国发展遭遇极大困难。10年间,当地农民凭着“一锤一钎”在太行山上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所挖砌的土石方可以建成宽2米、高3米的墙,把哈尔滨和广州连接起来。40年来,它的总引水量达85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粮食增产15.9亿公斤。与红旗渠同时产生的,还有被称为“宝贵财富”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展”不久前在北京展出18天,吸引了26多万人次观看,设在展厅门口的留言台成为一个需要排队才能留言的地方;在上海展出9天,有7万余人参观,被感动的民众留下了数千条留言。“‘红旗渠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世代发扬下去。”“一个人需要这种精神,一个民族也需要这种精神”。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巡回展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留言。在北京的展览现场,“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被161中学高二年级的郝文玲认真地记在了本子上。对这些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生代来说,红旗渠可能是陌生的,但“红旗渠精神”显然不难理解。带队老师刘荣江说:“让孩子们来参观展览,是想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铁锤、提灯、小推车儿”,现代都市人已难得一见的工具被摆放在时尚前卫的展馆里,诞生在艰苦时代、艰苦环境下的“红旗渠精神”,引发了人们的认真思考:“发达地区还要不要艰苦创业?”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说:“上海的城市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一样,都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当前,上海正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上海工作的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认为:“上海的确是发达地区,但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工作,不仅靠技术和物质保证,还需要有精神的力量来保证。”现在每天在广州参观“红旗渠精神”的民众络绛不绝。“广东尽管现在有了相对优裕的物质条件,但是同样需要借鉴超越了地域和时代的‘红旗渠精神’。”52岁的郑先生和全家参观完展览后说。

  据悉,这一展览还将在西部地区龙头城市重庆和陕西省举办。诞生“红旗渠精神”的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该省目前已提出“要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中国各地先后举行了体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等民族传统的“延安精神展”、“西柏坡精神展”,一部反映延安时期一位普通士兵奉献精神的电影《张思德》也在各地热映,引起民众心灵的强烈震撼。社会学者认为,这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正在呼唤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完)(责任编辑:陈静)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