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受危害人口至少5000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11:37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11月30日电(记者刘云伶)地方性砷中毒已远非地方性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正威胁着至少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万人口。其中多数为亚洲国家,以孟加拉、印度、中国最为严重,美国、墨西哥、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病区。 这是日前召开的减少砷中毒危害国际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公布的信息。
此次研讨会由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主办,中国卫生部和水利部共同承办。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1名专家和机构代表参加会议,形成《太原宣言》,提出了改善水质、减少砷中毒危害的具体建议。 据了解,地方性砷中毒最早出现在智利,20世纪50年代台湾也曾发现病区,之后一些国家陆续发现含砷过高的饮用水及病区。目前在亚洲有12个国家地下水的含砷量超过标准,全世界至少有20万人砷中毒。导致饮水型砷中毒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状发现的迟缓,对中毒症状认识的缺乏和这一问题的广泛宣传。 地方性砷中毒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但难点在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替代水源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质疑。《宣言》提出,解决地方性砷中毒问题,需要长期的、价格低廉的、可持续的方案。替代水源的使用可能有助于解决砷含量的问题,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其它危险,因此,解决水质问题不能依赖单一方法,应采取综合方法。 与会专家建议,发现地砷病的各国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应参与有关砷中毒的全球性研究并进行相关合作。各国应根据情况制定实用有效的国家政策,确保由国家的一个或多个部门来具体承担水质政策的实施,还要保证这些部门的人员和资金需要,由其制定出至少是本国的安全水质标准。同时,通过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水质中心,各国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促进合作,实行数据共享和经验交流。专家们还认为,有关国际组织应该通过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援助和改善基础设施,支持发现地砷病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工作。(完)(责任编辑:陈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