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吉白城民主改革趋自觉 镇委书记差额竞选直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6:50 东北新闻网

  党内民主政治改革的目的,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为了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素质,改变他们的作风,最终提高党委的执政能力,并以这些能力扎扎实实为群众服务。

  特约记者 李霞云

  作为吉林省白城市下属的大安市龙沼镇新任党委书记,不到40岁的李启坤刚刚经历竞
选获胜的兴奋,就进入了全新的忙碌状态。

  按照自己在2004年8月24日全镇党员选举会上发布的竞选纲领和承诺,当选之后的李启坤在选举结果公布的当天,就迅速进入了新角色,他在市政府和镇里各村之间跑来跑去,为的就是落实四项经济发展计划。

  抓住一个短暂的空隙,记者听李启坤介绍了这项计划——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优质玉米和芝麻、绿豆、饲草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以安大牧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农民养殖白鹅和肉鸡的积极性;以建立中心冷库为主体项目,兼顾粮食杂豆市场和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为当地农民打造大农业的硬件基础;发展劳务经济,为当地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李启坤确信,如果实施顺利,上述几项计划“将至少每年给全镇增加3000万元的收入”。

  龙沼镇一位50多岁的干部笑着用“上窜下跳”来形容李启坤当选以来的忙碌状态,“我干了30年的基层工作,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忙的书记。”

  “我现在忙,既是被迫的又是自觉的”,李启坤解释说,“当着全镇党员当面许下的誓言,我必须不折不扣去执行,但所有这些计划,又是我经过详细调研后主动制订的,因此心甘情愿去落实。”

  对于李启坤所干的一切,龙沼镇的民众和大安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现了少见的理解和支持。太平村党员刘百胜认为,“镇党委的这些计划一点也不浮夸,只要好好整,一定有实际效果,大伙都很听从。”大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一位官员则坦言:“现在跑项目要资金的基层官员不少,但我们格外相信龙沼镇,因为他们是在真干事,干真事。”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1

  得悉这一切,正在中央党校集中学习的大安市委书记刘继武非常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就是党内民主改革的实际效果,它不仅解决了用人方面的痼疾,更是提高了一级党委的执政能力。”

  事实上,龙沼镇的改革和由此带来的新气象,只是吉林省白城市连续5年坚持政治改革以来的一个缩影。从1999年实行“干部任用公示制和票决制”以来,白城市委在党内民主改革方面陆续迈出了一系列步伐,由过去数年间的“全委会差额票决制”、“公开选拔制”、“县市委书记用人监督办法”、“民意否决制”,到今天的“民主推荐党员差额直选”,白城市委在全市2县2市1区的广大土地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改冲击波。

  提及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中共白城市委书记刘润璞对记者坦承,这种改革确实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一开始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但改革提高了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使全市的各项工作受益,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改革,不断的改革。”

  “让我们终生难忘的一票”

  2004年8月24日上午7点,白城市龙沼镇兴俭村党支部书记王占文带领全村19名党员,已经早早等候在镇政府机关会堂。用一位70多岁老党员的话说,这一天对于全镇党员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按照预定的计划,当天,全镇300多名党员,将亲手投票选举产生该镇的党委书记,更让人兴奋的是,将有两名侯选人在选举前登台亮相,接受党员的挑选。

  8点不到,离预定的开会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全镇的党员陆陆续续从二三十公里外的村庄赶到了镇里。一位白胡子党员用“过节似的”来描述当时的心情,他说:“一想到这是我们入党几十年以来最重要的投票机会,大伙就感到特别兴奋”,尽管天气预报说当天将是烈日当天,但“除了重病的和出远门无法赶回的,所有能来的党员都来了,为的就是能亲手选举自己的当家人”。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2

  太平村51岁的党员刘百胜告诉记者,早在8月4日,他们就通过电视知道了龙沼要直选党委书记的事情,当时大伙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敢相信”,“书记是公务员,我们是农民,咋能由农民选公务员呢?”刘百胜说,“直到后来支部书记通知了选举日期,党员们才知道那是真的,从那个时刻起,我们就在等着选举日的到来。”

  龙沼镇的党委书记直选,不仅吸引了该镇全体党员的积极参与,还引来了邻近几个乡镇农民的旁观。大岗子镇一位名叫高天礼(音)的70多岁农民事后告诉记者,当时现场很热闹,连“拄着拐杖的老党员都出现在现场”,作为一名旁观者,高天礼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他啧啧地说,“要是我们也能这样选自己的当家人就好了。”

  上午9时,选举会准时开始,在吉林省委组织部、白城市委、大安市委各级领导和来自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记者的监督下,两名候选人首先登场演讲,此前,他们已经在市委的安排下,对龙沼镇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政方案。今天,就是这个方案接受审查和挑战的时刻。

  时任大安市大岗子镇镇长的乔全首先登场演讲,这位35岁的年轻人是科班出身,在担任了10年的团市委书记后,已经在镇长的位置上锻炼了2年。乔全的演讲水平高,充满理性的思维,也不乏对龙沼镇现存问题的剖析和解决方案,不过他承认,自己的演讲内容“宏观上多一些”。

  时任龙沼镇镇长的李启坤随后登台亮相,他以准确的数据、详尽的计划和解决方案,把自己的施政方案展现给了每个听众。

  话到精彩处,两位候选人的发言不时迎来了一阵阵掌声。不过,更多的则是演讲和辩论后的质询。未完 请看( 《法律与生活》杂志)[编辑:孙鹏]

  3

  “你能保证你当选后一年内认识全镇20%的老百姓吗?”

  “你用什么向大伙保证你的计划不会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

  ······

  听到这些激烈的问题和机智而不乏诚恳的回答,在场的观众笑了,而龙沼镇的党员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时近中午,一个庄严的时刻来了。龙沼镇的党员们凭着刚刚发放的《党员证》,领回了一张选票,他们知道,那上面写着的不仅是两个人的名字,更是自己的权利,也是龙沼镇的未来。

  唱票结果出来了,李启坤得票287张,乔全得票35张,弃权4票。

  看到自己投票支持的李最终获胜,王占文非常激动,“这是让我们终生难忘的一票,我相信我没有选错人。”

  白城市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张天君评价说,在这样的选举中,没有失败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了“多赢”,在张天君看来,参与竞选和选举,这本身就是一次最大成功参与。

  竞选失利的乔全向记者承认,自己输在对龙沼镇情况不熟悉,几位参加了选举的支部书记也认为,乔全的理论水平和演讲水平要比李启坤强,但李是该镇的镇长,在过去的工作中熟悉了情况,并赢得了很多党员的信任。

  有人认为这种选举对乔全不公平,因为两个人熟悉情况的基础不一样,但也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如果李启坤工作不扎实,他在龙沼工作时间越长,印象就越坏,在当地工作,也意味着一种风险。”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4

  提到选举结果,大安市委正、副书记刘继武、杨超和市委组织部长杨立忠的看法不约而同:“无论谁当选,我们都相信”。

  他们看法不无道理,因为在此之前,候选人的产生经历了五道关:报名资格审查、市直单位负责人大会票决、市委常委会票决和市委全委会票决,从最初的近20名报名者中,李启坤和乔全两人一冲过关斩将,最终站在了竞选台前。

  刘继武告诉记者,这种经过多道严格程序选拔出来的侯选人,实际上已经非常优秀,在选谁当书记的问题上,组织已经不带任何意图,因为事实上,任何一人当选,都符合了组织意图。对此,刘继武和他的上司白城市委书记刘润璞用了同一个词来表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志的有机结合”。

  就在那次选举会上,李启坤提出了自己和镇党委一班人发展龙沼经济的四项计划。“我必须要对这些计划负责,否则,今天党员选举了我,明天就可能抛弃我。”李启坤说。

  “从自发到自觉”

  中共白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曹宇光告诉记者,龙沼镇的选举,仅仅是白城市这些年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的一个最新的步骤和展现,“白城计划在稳妥推进的基础上,将民主改革再向前推进,以实现各级党委执政能力的提高。”

  早在2002年底,白城市决定在全市实行县处级干部任用前“民意否决制度”。这一做法的具体措施是,市委在讨论任何一名拟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的人选前,先由组织部门召集该人选原来任职单位的普通群众开会,由与会者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对其作出同意提拔与否的评价。如果同意票没有超过50%,提拔计划即告终止。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5

  为了避免这种制度的“形式化”,白城市委提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会议采取临时召集的方式,事先不透露风声,不打招呼,让与会者在尽可能少干扰的情况下投票;投票结果当场公布,避免事后的“疏通行为”;排除任何例外,只要民意表决的赞同票没有超过50%,不管这个人有多少关系,也一律予以否决。

  市委书记刘润璞告诉记者,该制度自实行以来,市委组织部共对464名拟提拔人选进行了民意否决表决,其中有44人因此被淘汰。

  刘坦言,过去在提拔干部问题上,他总要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有上级领导说情打招呼,也有下级官员的跑官要官,“这些关系很复杂,处理不好也容易得罪人”。不过,民意否决制度让刘润璞大感轻松,他说:“凡是被民意否决了的,不管谁来说情,我都可以理直气壮地予以回绝或者说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市水利局一位主要领导多次向市委提出任命该局一位女干部担任局领导,但在100多人参加的民意表决会上,这位女干部只得到了几张赞同票。提拔拟议被否决后,水利局的干部职工纷纷认为那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对白城的改革,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认为这是“具有非常深刻意义的民主改革”,贺以一名中共党员的身份发表谈话称,“共产党要永远执政下去,就只能够通过党内民主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甄小英教授评价说,白城的改革,解决了过去大量存在的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积弊。“在民意成为决定一个干部去留和提拔与否的基础时,干部就必须对他的工作思路进行调整,即如何保证真正为人民服务,正确群众的支持。”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6

  白城市委书记刘润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大约从1998年5月开始,白城市就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党内民主改革制度。最初是“末位淘汰制度”,后来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再到常委会票决制度、全委会差额票决制度。为了保障这些制度的实施,市委还出台了“民主测评票、民意否决票和党委表决票”三票决定干部人选的规程。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教授告诉记者,白城市实施的这些制度,有的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甚至成为主流,但在当时的情境来看,很多都是创先之举。

  提及改革的动力和原因,刘润璞笑称这是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刘坦言,最初的改革,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压力,避免更复杂的人际关系矛盾而为,但后来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市委班子也意识到了改革的好处,当初的改革决心,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自觉性。

  1999年,中央组织部决定任命一位中央机关的干部担任白城市委书记,但该人暂时不能到位,省委决定让时任市长的刘润璞临时主持市委的工作。此时,刘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下属各县市区委和政府班子的换届。

  换届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事变动,按照中国的惯例,人事权由各级党的书记掌握,在新书记未到位,自己却必须要动用人事权的情况,刘润璞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和矛盾——弄得不好,新书记将会对他所变动的人事产生意见。

  情急之下,刘润璞想到了一个办法:尊重民意,让民众选人。在刘看来,这样做既可避免用人唯亲和抢人事权的嫌疑,又可实行改革,从中选拔一批人才。由此,白城市委提出,县市区委书记和政府首长实行民意推荐制度,市委常委根据民意海选的结果确定最终推荐人选。此后,在各县市区的换届选举中,这些人选都以高票当选。而事实证明,这些人选由于群众路线正确,工作能力强,在各自的岗位上均表现出色。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7

  对一次人际关系危机的成功化解,既让刘润璞尝到了改革的甜头,更坚定了他推行改革的决心。在市委班子成员的支持下,刘通过组织部调研,提出了前述一系列改革计划。

  在历次的改革中,那些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得到了提拔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当中,这又给各级班子带来了新鲜的“改革风”,在改革中受益的县级领导班子,又承袭着这种改革的精神,并将民主改革推广到乡镇一级。

  对这些改革计划,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其内部通报材料中给予了积极肯定,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则批示要在全省“总结推广”。

  改革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最好途径

  “现在的改革,已经完全脱离了过去救急式的初衷,而是进入了一种自觉的阶段,”刘润璞告诉记者,“不仅是我本人,连同整个市委班子的成员,乃至下属各县市区委班子的领导干部,都彻底意识到,改革是发挥党委班子战斗力的最好途径。”

  刘润璞认为,现在各级党委班子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他看来,衡量一个地方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党委能不能在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真正的“司号作用”。

  当地官员分析认为,党的执政能力“既是一个宏观的抽象概念,也是可以具体化的标准”。这位官员说,执政能力应当表现在班子成员素质、班子威性、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等各方面。

  刘润璞告诉记者,过去的白城班子不团结在全省有名,当时的领导“只谋人不谋事”,在群众中威性低,而不团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人事问题上的争夺。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8

  市委机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处级干部则干脆说,过去的白城市委班子曾经被人们成为“狗咬狗的班子”。正是这种不团结,造成了白城的落后,全市各项发展指标,一度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

  曾任白城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现任白城市委党校书记的孙佳学告诉记者,改革提高了白城市、县两级党委执政能力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在近年来各次选举中班子成员的得票率,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至今,白城下属5个县级党委和人大、政府班子的得票率,平均都超过了90%。大安市一位人大代表对记者说:“以前的每次选举,大家填选票时发愁,不选不行,选了又憋气,但现在好了,因为候选人确实是大伙信任的人。”

  仲伟刚现任白城下属的通榆县副县长,不过很多人知道,他担任副县长之前,经历了“两下三上”的痛苦提拔历程。

  仲的父亲是大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凭着这层关系,2000年,时任通榆某乡党委副书记的仲伟刚踌躇满志地准备担任某乡乡长,但没想到却在随后组织的票决中落败。一番痛定思痛,仲伟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紧工作,一年后被组织票决并在人大选举中当选乡长。不过,类似的经历在他此后冲击镇党委书记和副县长的过程中再次重演。

  通榆县委书记告诉记者,几番折腾过后的仲伟刚,如今担任了副县长,但工作却干得越来越好,群众越来越信任。在他分管的领域,群众和干部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刘润璞和记者谈及改革分权的问题时承认,这种改革的确对过去书记在人事问题上一人独大的局面形成了挑战,但却最终符合发展方向。“书记管人,目的是放心地用人,以做好工作,我把权力分出去,同样能达到用好人的目的,而自己却更能集中精力谋发展,这不是一举多得吗?”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9

  白城市委组织部长曹宇光则干脆把这种改革称为“对书记德行和能力的最大考验”,在曹看来,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实际上就是“权力资源的再分配”,“一个书记能不能实行改革,决定于他的品德,能不能改革成功,就在于他的能力,而检验成功与否的标准,则是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让刘润璞和他的同事们高兴的是,过去各项发展指标曾在吉林全省排名倒数第一的百城市,如今已经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行列,不仅排位上升,而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让白城市民感到高兴的是,白城这座位于吉林西北角的偏远小城,如今以其“丹顶鹤之乡”的美誉和亚洲最大的湿地保护群,迎来了一批批中外游客,城里因此有了五星级宾馆。走在宽阔、整洁的大马路上,市民们感觉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2日,记者在白城市街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刚刚在街头贴出的一纸公告,引来了众多市民的围观。看完公告,一位40岁左右的市民率先对大伙说:“政府说的事准没错,大伙就听这个吧。”

  提起这些年来默默无闻的改革,刘润璞也自有他的想法:“我不愿意宣传,因为我想闷着头做些改革方面的尝试。党内民主政治改革的目的,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为了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素质,改变他们的作风,最终提高党委的执政能力,并以这些能力扎扎实实为群众服务。”

  当民主改革成为自觉

  文/李霞云

  和很多地方的改革有所区别的是,白城的民主政治改革,已经脱离了做秀的形式主义。从偶然的自发,经过数年的实践,白城市委将特殊情况下被迫为之的党内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转化成为一种自觉自愿、全面深入的民主政治改革潮流,这不仅符合改革的发展规律,更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一条值得关注的变化之道。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10

  与“穷则思变”的道理一样,一项制度如果在实践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制度的制定者或者实施者,也会考虑变化和改革。在过去的时间里,吉林白城市委感受到了传统干部任用制度中的弊端,并尝试进行改革,他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并继而深化和推广这种改革。这样的思路既稳妥,又现实。

  我们知道,传统干部任用制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并且选人的程序不公开透明,里面容易形成权力寻租,造成触目惊心的腐败。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卖官鬻爵的严重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种弊端的最大害处,显然就是腐化干部队伍,并通过被任用者的传播扩散作用,使腐败之风被继承和放大。因此在过去,人们常常探讨如何改革用人制度,以制止那种被称为最危险的腐败的“用人腐败”。

  这些年以来,中国的很多地方党委已经或者正在尝试各种各样的用人制度改革,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毋庸讳言,其中的多数改革,最终变成了一场政治秀,说白了,这些地方的改革,要么就是哗众取宠,要么就是盲目攀比。在一场场热闹的炒作过后,那些所谓的改革便烟消云散。

  白城市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一方面坚持稳妥推进的方针,逐步进行改革,这样就使广大党员干部中容易接受,并且易于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他们七年如一日,任凭风雨变幻,始终坚持改革,从最初的公示制和票决制,到现在的民意否决制和直选、竞选制,人们从白城用人制度改革的轨迹中,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真改革、善改革的决心和能力。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白城市委尽管曾经在很多次改革中敢为天下先,却始终坚持低调,这使人们意识到,他们的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也不是为了个别人的政治宣传而改革,白城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朝着民主政治进步的方向所迈出的一个个坚实的步伐。未完请看(《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11

  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里,人们言必称改革,口不离解放,但问题是,很多人喊得多,做得少,即使是做,也是围绕喊来做文章,说白了,他们的改革,往往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而为。

  这种心态下的所谓改革,其实就是一种偶发的、不讲规则的、随意性强的一时兴起,而非重科学规律、重调查研究、重稳妥推进的持之以恒。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样的改革,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借改革之名所作的一场场政治秀。

  但事实上,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改革党内用人制度,是一件需要积极探索、全面改革的大事业,这一事业不仅需要个别领导人的魄力和胆识,更需要全体党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而后者产生的原因,显然需要尝到改革的甜头。白城市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让广大党员干部甚至是全市群众看到和体验到改革所带来的好处,进而在全市形成改革的热潮。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在我看来,执政能力的提高,当然需要在很多方面作出努力,但无论如何,提高执政队伍的素质,提高其执政能力,显然是个非常现实的话题。而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努力做到由多数人选人,从多数人中选任,不仅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规律,也能极大改善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构成,从而达到提高执政能力的目的。

  我相信,在这一提高的过程中,类似白城那样的自觉性和长期性改革,将会越来越多。( 《法律与生活》杂志) [编辑: 孙鹏]

  12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