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省市一把手另类述职 个性化执政官员登舞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9:16 胶东在线 | ||||||||
“李源潮书记说,我就是江苏的形象大使,一定要打扮得精神一点。”11月29日,江苏省委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他记忆中,这是李源潮首次在接受传媒采访时特地强调个人形象与江苏之间的关系。 从11月26日开始,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重庆市长王鸿举、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市长韩正、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北京市市
观察家们总能从简单的举动背后解读出深层的原因,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们认为14名官员的集体亮相充满着极强的政治逻辑。他们更愿意将之定义为一次“另类的官员述职”——向民众披露过去一年间主政得失的同时,这些省级高官们也在进行新一轮的亲民攻势。 “随着过去几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很多官员正在以个性化的角色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向民众传达各种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中央党校一位教授说,在过去,民众对此级别官员的年度工作得失只能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获取。 “2004中国经验” 央视并不愿意将一个节目的策划和学者们所推导出的政治逻辑联系起来。 在《经济半小时》制片人吴晓娟看来,推出《2004中国经验》的目的,主要是想展示地方政府在解决各自面临的经济难题时所表现出的执政智慧,并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展示让各省市有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 因而,为了保证内容的权威性的和说服力,她对采访的一个硬性要求就是,所有被访对象都必须是该省(市)的党委或者政府的一把手。 央视的新闻稿说,央视就是想通过这个系列报道,展示2004年,中国地方政府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所表现出来的执政智慧。这些智慧,不仅给2004年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一笔笔亮丽的色彩,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不懈的生命力。 但民众更关心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一把手”愿意在央视上集体亮相,并回答节目中披露的问题,以及自己执政相应的得和失。 11月26日,辽宁省省委书记闻世震亮相央视,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时,这位老工业基地的掌舵者显然胸有成竹。 对于他而言,前任薄熙来赴京之后,他所面临的压力并不仅在行政工作上,还有前任留下的“明星般光环”——在外界看来,薄熙来在当下的中国官员体制中,是一个难得的乐于亮相并且能够接受新式思维轰炸的官员,以至于他曾得到这样一句评价:“因为薄熙来擅长与媒体沟通,很容易成为一个符号性人物。” 被外界公认的是,在薄熙来身上,施政个性与公众形象联系得如此紧密,其施政举措与其“高大俊朗”的外形、“文雅风趣”的谈吐、“从不拖泥带水”的办事作风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内容。 对闻世震来说,可以从这个前任获得良多启示。所以,当央视的第一个镜头转向“铁西区”这个曾被定义为“国企问题集大成的样板”时,闻世震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辽宁省委办公厅一位人士说,虽然部分采访时涉及的提问都已经提前沟通过,但闻还是在回答中有相当程度的即兴发挥。“不捂盖子,直面得失,并积极向公众说明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所面临的压力”是闻世震回答问题的基本基调。 这样的基调在11月27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的采访中也得到了体现。而更为外界满意的是一把手们对问题的回答,“显然比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读出来的信息更具亲和力”。 “在我们的节目里,十几位省市领导面对我们的镜头,讲述他们面对的2004年,以及他们在创造性地化解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央视新闻通稿形容说。 政治学者们从中读出了深层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说:“被动的施政形态正在开始向一种主动的施政形态转变。”“一把手”们从来不缺权力空间,却一度欠缺个性施政的真实表现。这是外界对官员生存环境的定义,但现在,很显然这个问题已经被注意到,并且愿意从体制和手段上加以解决。 而出于对政治形势的关心,民众更愿意将之视为一个信号,用以标注决策环节透明化和执政得失公开化的明显进步。责任编辑:王子洋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