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农民问题的小说家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9:48 新周报

  ——《南平寓言》的价值

  出品人宣称,章敬平所著《南平寓言》提供了一种求解中国农民问题的新思维:中国农民问题是个“球”,关键看这 个皮球能否沉下去。

  特约撰稿安子

  寓言的价值

  “皮球论”的版权属于一个南平农民。五年前,南平市委书记李川下乡跟农民谈心。那位农民指责官员对待农民问题 ,就像皮球丢进井里,漂浮着,沉不到水底。

  拥有十个县区二百余万人口的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内陆山区,是中原文明入闽的主要通道,也是个“红色老区”。 武夷山就在南平境内,但被青山绿水遮蔽的贫穷,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三农问题”成为当地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

  1999年后,为让“皮球”完全沉入水底,南平下派了近万名干部到乡村一线,从科技特派员到下派村支书,再到 金融助理、流通助理、龙头企业助理,五支“特使”,像皮球底下五块坠物,硬生生将“皮球”沉到了水底。这就是所谓的南 平实验。国务院领导批示,各地考察学习的官员络绎不绝。被当地政府统一口径的“南平机制”在政界和学界引起了广泛持久 的关注。

  执政党主导的南平实验,在作者笔下变成了一则三农话题的南平寓言。迥异于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层出不穷的乡村实 验,南平实验是官方操持的中观层面的新乡村实验,是自己对自己的实验。作者认为,南平经验是过渡时代的过渡办法,它不 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完美,但它对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确有着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知识精英眼里的农民和农村

  作者知道,写经验性质的官方实验,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在今日中国,揭露黑暗和罪恶,很容易赢得“ 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美誉;宣扬官方经验则不然。怎样写出一部有独立价值的“经验”,让作者颇费思量。

  我们不缺乏宏大叙事式的文本,几乎从理论出发回到理论的学问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标榜着自己的正确。在那些 著者眼里,现实永远是理论的奴仆,没有不正确的理论,只有错误的现实;而现实,也是符合理论模型的材料和例子,永远不 会有例外,他们最不担心的就是现实。

  大的视野和格局,似乎让这部著作也带有宏大的叙述风格,平心而论,要将南平实验演绎成一则需要政治精英、经济 精英和知识精英集体检讨的寓言,除了勇气,更需要叙事的力量和智慧。

  作者自称“南平寓言”写给三类人看:一是致力于改善乡村社会的体制内官员们;二是居庙堂之高的御用大学士;三 是欲为农民代言的新闻记者。“我想对这三类人说:土地私有化并不能拯救农民于贫苦,‘盆景农业’不是中国农业的当下选 择,民主制度也不能马上消弭三农问题于无形。”发生在武夷山周遭的一切,不仅颠覆了作者曾经信以为真的真理,也在一定 程度上推翻了人们关于中国农村的事实判断——“中国77%的农民处于小农经济生活形态,是中国农村最为普遍的乡情,是 无法与西方理论照搬的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现实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事情的前提与基础。”

  讲故事的学问

  创作寓言可能仅仅需要一个睿智的头脑,能从生活素材里榨出哲理。对擅长形而上居高临下的作者而言,这一点都不 困难。全书充满了俯拾即是的感悟,读来让人会心不已。

  由于有深入调查掌握的一手鲜活的材料,作者在施展庖丁解牛式的剪裁手艺时,方能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在“四王两 派”一章中,作者为我们写了四个科技特派员的故事。在道义和利益之间的取舍间,四人分成两派:“榛子王”和“葡萄王” 属于“义派”——即反对跟农民搞“利益共同体”,对钱财的态度离不开传统的“道”;“橘柚王”和“菇王”则属于“义利 派”——即和农民搞“利益共同体”,既传授技术扶贫,又获得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写得饱满质感,写“榛子王”詹夷生, 从他住央视指定招待所用餐开始:他嫌一碗面六块钱太贵,大叫起来,最后,当账单改为四元钱时,他“觉得舒坦多了。他掏 出房卡,很个性地签上自己的大名”。写“橘柚王”方金妹:“短发,圆脸,一笑眼睛就没了,快人快语,快活得像个爷们” “春天的山,已经醒了。绿叶新芽白花,水稻专业出身的方可能写不出詹夷生式的诗歌,但她看山看果树的样子,活脱脱一首 灿烂的春天的诗。”整本书充满了细节和情节,读来兴味盎然。

  经验、机制都是人创造的,以往的许多经验往往采取一种先验论式的写法,主题正确,然后把材料塞进去,完成所谓 的论证。理论之树常青,而生活之树是灰色的。人物不过是傀儡和符号,全然没有自己的生命——读来如同嚼蜡。在《南平寓 言》里,我们能触摸到人物的血肉,他们命运的沉浮让人时而辛酸时而激动。正因为有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故事,“南平机 制”就不再是枯燥的经验教条,变成真正的人性之花而被感觉和把握。或许可以说,作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独立的具有某种文本价值的“经验”。

  稍觉遗憾的是,由于出版的仓促,《中国青年报》女记者的名字在“自序”里写作“董跃玲”,在正文里却为“董月 玲”。显然,后一个才是记者名字的正确写法。

  “新乡村运动”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中国经济学界的名宿一直主张进行一场“新乡村运动”,以改变乡村的落后情境。主张“新乡村运动”的人 们很多,只是在路径和方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一般而言,处江湖之远的“在野派”学者主张“自下而上”。居庙堂之高的 官方学者倡导“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论”是国际上颇具影响的“通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等西方经济学家们都有过充分的论证。农 民的问题是穷,但穷的问题又是什么?部分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基本认识是,我们的制度设计有问题,农民缺乏民主,没有充 分享受国民待遇。应该给农民以民主,让他们用民主的方式组织起来,以市场经济的规则发家致富。

  “自上而下论”是官员阶层广泛流行的“共识”。他们认为,民主、国民待遇这些制度要素不能在一夜间还给农民。 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最为低下的农民阶层享受最高层次的民主,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自上而 下是执政党历史上屡试不爽的办法,从1960年代初叶人民公社体制下放、搞“队为基础”以后必然进行的“四清”,到1980 年代大包干推行以后随即进行的“清财”,都证明这种观点的实用和有效。

  章敬平在考察执政党主导的南平实验后,于《南平寓言》中倡导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南平经验”。南平实 验创造性地以自上而下地派干部为手段,以帮助农民自下而上地建立基层民主制度为目标。此外,下派干部把资金、技术等在 农村属于高度稀缺的要素带下去,能够启动农村过剩资源加快向资本转化,同时以执政党的制度建设保证农民分享资本化的收 益。

  学界和政府一直在如何帮助农民上做文章,也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但问题可能是,只有农民自主了,一切问题才会 最终得以解决。这显然是另一个“三农问题”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