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爱为何成伤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11:07 京华时报

  作者: 白剑峰来源: 《人民日报》

  近日,在一次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座谈会上,正当一位专家大谈如何关怀“艾滋孤儿”时,一名艾滋病患者突然站起来发言:“为什么叫我们‘艾滋孤儿’?这是歧视性的语言!为什么没有‘癌症孤儿’、‘肺病孤儿’,而单单有‘艾滋孤儿’?”此语一出,四座皆惊。

  其实,“艾滋孤儿”一词早就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当初并无任何歧视之意,而是为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同情。然而,恰恰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个词语,却无意中伤害了一个群体的感情。这说明,关怀艾滋病患者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认真研究患者心理的。尤其要学会“换位思考”,在细节上关心和体贴他们。

  近年来,我们对艾滋病防治越来越重视,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也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许多看似轰轰烈烈的“关怀行动”,其实存在很多缺陷,甚至是艾滋病患者极为反感的。前些年,不少媒体曾经报道一名艾滋病患者结婚的事,虽然初衷是好的,是想体现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与尊严,但很快就有一些媒体将其当成娱乐明星一样跟踪、偷拍,使他在承受巨大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忍受媒体穷追不舍的压力。这无疑使“爱”变成了一种“伤害”。

  最近,在世界艾滋病日来临前夕,许多城市开展了艾滋病免费咨询义诊活动。北京市某区邀请了许多著名专家教授坐诊,但是一天下来门庭冷落,几乎没有人前来咨询。事后,专家们找出了“病根”:咨询室私密性太差,咨询者没有勇气进门。

  同样是关怀艾滋病患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做法值得称赞。不久前,安南到北京看望艾滋病患者,他谢绝任何记者采访和拍照。虽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他无声的举动却深深打动了人们。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众,应该如何去尊重艾滋病患者的情感和隐私权。其实,在大多数时候,关心艾滋病患者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动,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平静地生活,往往是对他们最好的关怀。摘编自《人民日报》11月30日文/白剑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