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洋旅游新亮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8:16 浙江在线

  到浙江的游人,往往都会从导游那里听到这样一句介绍浙江旅游的优美话语——“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这句话浓缩了浙江旅游的精华:在1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上,无数的秀山丽水淋漓尽致地阐述着江南的精致和灵秀。

  如今,浙江人又增添了新的骄傲:依托26万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海,浙江又将发展旅游的触角伸向辽阔的“蓝色国土”,延伸到这里的“山”与“水”。

  大海里涌出欢乐和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浙东沿海各地开始将发展“无烟工业”的目光投向陆域外的汪洋大海,海洋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继而快速发展的飞跃。

  在浙东海滨历时半个多月的采访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海洋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时近深秋,位于象山县石浦的中国渔村依然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笔者会不时遇见操着吴侬软语的沪、苏、浙游客。

  在象山海滨,这样的闹猛场景随处可见。自1997年以来的7年间,依托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象山旅游经济一路快跑,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旅游收入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占8%,成为“三产”发展的龙头。今年1至9月,仅有50万人口的象山,接待的游客超过了160万人次。

  “一道曙光,亿元收入”。温岭市石塘镇,因祖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曙光的首照而声名远播。如今,小镇已经建起了世纪曙光公园,沉寂多年的渔村风情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海洋旅游每年给小镇带来上亿元的收入。

  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舟山蚂蚁岛,两年多前开始兴起旅游业。笔者在蚂蚁岛采访时,正巧碰到一大批兴高采烈的上海游客,他们正在岛上体验“当一天渔民”的特色旅游:海钓、船上张网、海味烧烤、海涂捉蟹、海涂踩贝“迪斯科”等“渔”趣盎然的涉渔休闲旅游项目,让每个人都大呼过瘾。

  在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造福一方的经济优势的同时,蓬勃兴起的海洋旅游还让千百年来耕海牧渔的渔民成了最大的受惠者。

  10月底的一个中午,暖阳照耀,笔者在平阳县西湾乡北山村的农家排档里感受了一回“渔家乐”:一边欣赏潮水拍打礁石,一边舔指回味渔家海鲜。店主告诉笔者,开排档每年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远远超过以前捕鱼的收入。从2003年开出第一家渔家排档以来,西湾乡目前已有“金沙滩”、“金海角”等上规模的渔家排档6家,小型的餐馆和旅舍则多达近百家,当地渔民由此致富。

  在浙东沿海,这样的致富故事如今几乎俯拾皆是。海洋旅游,让大海涌出了欢乐和金钱。

  象山县丹东街道梅岙村地处松兰山麓,是一个只有60户人家的滨海小村,过去出了名的穷。1998年,借象山县开发松兰山海滨度假区的机会,梅岙村将集体所有的沙滩对外开放,每户农户每年因此增加收入15000元。依靠沙滩经营致富的梅岙村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村里的10户村民还共同出资55万元,从北京购回了一架观光飞机。参股购买飞机的村民王加友告诉笔者,让游客在空中欣赏秀美的海滨风光,生意一定不错。

  机制创新激发蓝色活力

  在人们的印象中,海洋旅游应是这样一幅怡人景象:蓝天碧海、椰风海韵、金沙白浪……

  然而,与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等举世闻名的海洋旅游带相比,浙江既没有湛蓝的海水,也不拥有适宜海洋旅游发展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浙江海洋旅游经济的突飞猛进?建设海洋旅游强省,浙江又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

  海洋旅游规划专家、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萧歌分析说,浙江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浙江发展海洋旅游的独特优势。

  “唯有创新机制,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海洋旅游的发展。”舟山市市长郭剑彪告诉笔者,“旅游产品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个性’,而要将‘个性’发挥出来,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不断动脑筋进行创新。”

  理念的升华带来的是实践的飞跃。在浙东沿海,创新正为各地发展海洋旅游注入无限活力。

  笔者在舟山蚂蚁岛上感受到了这种创新和活力。蚂蚁岛两年多前就成立了旅游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岛上数十户渔民利用空置房开设旅馆或餐馆;旅游公司派人进行指导,统一装修风格、采购物品、调配客流、协调价格、对外进行形象宣传。

  这种从农业生产领域嫁接而来的新模式,为蚂蚁岛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增收空间。岛上最早开办农家旅社的林合平指着一排农家旅馆自豪地告诉笔者,自从有了这些农家旅馆,许多原本只是前来看看走走的游客都乐意住上一晚才走,渔民们的收入由此大增。“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出海捕鱼,我妻子在家开旅馆,家里一年能增加收入5万多元。”

  浙江人在发展海洋旅游上的创新远不止此。政府主导的海洋旅游多元化投资体制,使得民间资本纷至沓来。民间资本尽情撒向海洋,带动了蓝色旅游的快速发展。最近,一位来自北京的民营企业家从普陀区政府手中拿到了六横岛外十几个无人岛屿50年的经营权。这位舟山籍的老板说,他准备投入8.5亿元进行旅游开发,过一把“岛主”瘾。

  软资源嫁接出喧腾和繁华

  近来,有一件事始终牵动着象山石浦镇居民的心:完成石浦老街的保护工作。去年,镇里投资400万元启动石浦古镇老街保护工程,打造“渔港古城”景区。笔者在古镇看到,以石浦渔业文明为主题的“港城沧桑”、“耕海牧渔”展馆,以及中街、后街、延昌三大古宅保护区块正在如火如荼的修建中,明年整个景区将建成对外开放。

  “除了沙滩、大海、礁石等‘硬’的旅游资源外,发展海洋旅游还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因子、渔家风情等众多‘软’资源。”省经济建设规划院专家委员、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何思源告诉笔者,浙江这方面的资源十分丰富,浓厚的历史和人文积淀,独具特色的东海渔业文明,甚至是被小说家在书中提到过的地名,都可以成为海洋旅游资源。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浙东沿海不少地方已经在挖掘海洋旅游软资源上迈出了成功的步子——

  在宁波镇海,明代抗倭遗址招宝山,如今已成为当地新的旅游景点,游人不仅可以在此远眺大海,而且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在舟山普陀,海天佛国是最响亮的旅游招牌;在象山,海鲜被评为旅游资源中级别最高的5级资源单体。

  走进位于象山石浦的“中国渔村”景区,笔者仿佛倘徉在一座展示海洋文化的博物馆内:古色古香的三桅古船、粗犷的图腾柱上的海神雕塑……景区开发者巧妙地将渔家风情和海洋文化转换成旅游资源,打造出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

  渔家风情、美味海鲜、人文积淀……这些软资源经由浙江人的成功挖掘,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笔者到舟山桃花岛采访时已是深秋时节,早就过了传统的海岛旅游旺季,可在岛上依旧随处可见外来游人。“要换在以往,这个季节岛上可冷清呢!”岛上新建的二星级酒店桃花苑宾馆的总经理郭定安告诉笔者,多年来,每逢夏天,总有一两千人会赶到岛上的沙滩边消暑游泳。2001年,经过当地有关部门努力,中央电视台《射雕英雄传》剧组将外景拍摄基地放在金庸曾经在书中描述过的桃花岛,一家来自宁波的企业则斥资2000万元建造了射雕城影视基地,电视剧拍完后对外开放营业。仅仅因为“金庸笔下桃花岛”这一概念的嫁接,桃花岛顿时名声大噪,年接待游客量从原先的不足2000人次上升到30万人次。桃花寨、滨海沙滩等旅游景点以及农家餐馆和客栈纷纷兴起,旅游以及相关的“三产”成为桃花岛渔民转产转业和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更让人吃惊的是,根据舟山市统计局的统计,舟山从1999年开始举办的朱家尖沙雕节,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三产”发展,每年可拉动舟山生产总值一个百分点。

  开发海洋旅游,让浙江从“蓝色国土”中收获了无尽的欢乐、无穷的惊喜和无限的财富,今天,浙江人正在勾勒更为宏伟的海洋旅游发展蓝图,迎接一个海洋旅游大发展的新时期。

  (第五版刊登相关通讯:《滨海旅游:海南的“金饭碗”》)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应建勇 李建新 区报道组 孟阿荣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