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孩子为何成了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9:54 时代信报

  当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而节衣缩食时,当父母为了给子女提供一个较高的人生起点而心力憔悴时,当社 会把教育改革当成一项国民大计时,当国家财政为了投资教育而不堪重负时,而教育的主体——学生,有的向母亲举起了榔头 ;有的向同学痛下了杀手;有的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漠不关心,继而向动物泼硫酸取乐;有的甚至想摧毁学校以求报复……我们 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与学校、与社会如此对立?

  教育,一个沉重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本期“人物周刊”推出教育专题,正是想将这个沉重而关系万千家庭的问题,再次提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张诗亚教授谈现行教育制度对人文精神的扼杀

  信报记者 范时勇

  “我们应该反思现行的教育制度!”近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张诗亚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掷地有 声地说。作为一名研究教育科学的专家,他对我国各级教育的方式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采访一开始,他就尖锐地提出,我国 的教育以消费为导向,从教育者的主观出发,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对于记者的提问,他指出,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一时半会说不深刻”,显得意犹未尽……

  教育方式

  从教育者出发

  时代信报:现在中学中流传着一句话语: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黎明前的黑暗;星 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虎口脱险;星期天潇洒走一回。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张诗亚:这说明我国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感到被动、压迫。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从教育者的主观出发,按照教育者想教给学生什么而编制大纲,然后 用一系列制度来保证这种大纲的执行,从来没有考虑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思考的是什么以及学生能接受的程度。这是一种本 末倒置的教育思维。

  同时,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接受知识的方式和效果方面)不管学生能吃不能吃,吃得饱吃不饱,灌输时 都是一人一份,而且是同样的一份。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构建了文凭制度,来作为这种教育方式的制度保证。

  而大学学科的设置,也不是从社会出发,以社会需要什么来设置学科;而是从职业出发,按照职业的需求设置学科, 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

  现行教育

  以消费为导向

  时代信报: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张诗亚:《义务教育法》从两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方面,要求家长必须保证孩子参加义务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由 国家提供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以保障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教育经费投入上,难免捉襟见肘。并且,国家规定义务 教育经费由地方财政筹集,而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难免造成有的地区财政收入情况好,有的地区就差些。因此,对义务 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就出现不平衡,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有的学校多,有的学校少。而投入少的地区和学校为了维持正常 的教育秩序,只有向家长伸手。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国家加大教育的投入,并用制度来保证。

  时代信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乱收费的学校,其实力也可能越强,学校也就越容易得到家长的追捧并主动交钱 让子女进入该学校。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悖论?

  张诗亚:中国人重教育,家长的行为无可厚非。但现在所谓的好学校及由此引发的择校风,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好 的越好,出现教育的“爆发户”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主要是制度原因。中国的文凭制度,让人要想进好的大 学,就必须先进好的中学;而想进好的中学,又必须先进好的小学。这促使家长不得不一开始就考虑让孩子进一所所谓的好学 校。

  中国教育,是以消费为导向的。为了以后有好的生活,就必须有好的职业;要有好的职业,就必须读好的学校,选择 好的专业。因此,学习的所有动力都来自于以后能有更好的消费,而不是以国家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动力,这严 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通才、专才

  一直争论不休

  时代信报:目前,中小学普遍进行了量化考评制度、砸教师铁饭碗的改革,把中小学教师都搞成了一年或几年任期, 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工资、奖金、升迁等方面直接挂钩。你对这种改革作何评价?

  张诗亚:这种改革简直是荒唐。这只是中国教育的管理问题没有解决好的权宜之计。管理应该是公平的,公平就必须 有量度。但是,仅凭一些与学生成绩挂钩的数字,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无法将改革做好的,这违背了整个改革的初衷。

  所谓“百年树人”,说明教育是一个周期长、后显性的工作,和商品经济有天生的矛盾。显然,将教育与教师的收入 挂钩,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这一特性。

  时代信报:在南方一些地方,大学生也要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才能上岗,这种做法是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全盘否定吗?

  张诗亚:在我国,自从开办大学以来,就有两个字的争论——“通”和“专”。我们的大学到底该培养通才还是专才 ,各届人士一直争论不休。

  所谓“专才”,就是培养专业化、技能化的人才,使之毕业以后马上就能上岗使用。但由于根底不厚,在使用过程中 ,很可能很短时间内就会显现出不足;而“通才”更注重对基础的培养,虽然毕业后不一定能马上使用,但在以后的使用过程 中,能迅速转向其他行业。如何得兼二者,我们一直做得不好。

  对于通才型毕业生,职前培训就是一种转换,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产业化

  是一个假命题

  时代信报:有专家认为,“教育产业化”政策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民众交纳了税款,即应当获得政府在教育方面一定 程度的服务,民众不应当为这些服务特别是义务教育服务重复交费,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张诗亚:在我国,从来没有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对于教育产业化,教育部持否定态度,学者也是反对的。

  教育的实质就是对人的塑造。人不是商品,精神上、道德上的生长以及情感的培养等,全都无法量化。不能量化怎么 产业化?这是一个假命题。

  教育产业化的说法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的炒作式的行为。想把教育当作产业,做不到,因为提出这种观念者不懂教 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将人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内在的东西。而产业化的说法是用现代产业制度来扭曲人,完全颠 倒了产业与人的关系,到底是产业、经济发展为人服务呢,还是人向产业经济看齐?

  但教育中有一部分有产业的成分,比如学校的物流就可以是产业;但如果把物流之类当作教育的本质而提倡教育的产 业化,是对教育的不理解。把次要的为人服务的物当作主要的,完全掩盖了教育培养人的本质。

  大学教育

  割裂人文基础

  时代信报: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毒翻全家;清华大学刘海洋把硫酸泼向动物园的黑熊; 浙江教育学院周英民用裁纸刀杀害同学并沉尸西湖……何以造成这些现象?

  张诗亚:这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偏差。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倍感压力,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把追求高一级的学校当成 了惟一的目标,从而忽略了对其他社会的、人生的、道德的等方面的培养,这是非常可悲的。

  孔子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人类生,动物要生,地球也要有生态。我们现在的 大学教育,更多地只培养工程师,培养专家,培养专才,而把人文的基础割裂开去,最大的弊端莫过于此。

  前面提到的两个向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的中学生,是因为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压力。长期的压力状态,使得这些学 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至于心理变态,出现行为异常,进而给社会带来灾难。

  父母亲的一片好心,反而酿出苦果。切不要以为,在教育问题上,当父母的,以及我们的整个社会只是对下一代有好 心就够了,好心绝不等于合理的发展。

  标准考试应以

  国家名义颁布

  时代信报:最近,成都有一个8岁女孩,放弃学校教育,退学回家接受家庭给她设计的另外一种教育,你如何看待这 位家长的选择?

  张诗亚:不能说这位家长完全没有道理,但炒作要不得。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荒唐的东西非常多,大量的安排极不合理。举个小例子,作业的安排,各科安排各科 的,从来不商量、协调,孩子做作业到十一、二点,连正常的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家长不满意很正常。但家长作出这种决定 ,迈出这一步,自己承担所有责任,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很多家长承担不起相应的责任,他们还远远没有这个素质 。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我们把这种情况视为异常时,说明我们只认同统一的、规范的教育。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现 在的教育只能如此,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即使在西方,也有很多私立学校,也有很多家庭教育,但不管家长和孩子如何选择, 必须保证受到义务教育,保证达到义务教育的标准。

  时代信报:这种行为是否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张诗亚:《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有义务提供义务教育的条件,但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相关法规并没有强 制其孩子接受国家提供的条件,国家只衡量孩子是否达到了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的标准。

  时代信报:但现行制度并没有衡量的标准。

  张诗亚:的确,这是一个空缺。当前,考试就是对义务教育的唯一衡量方式,但考试是通过学校证书来认可的。相关 法律并没有禁止任何孩子进学校参加考试,因此从理论上讲,任何孩子都可以参加学校的统一考试。统一考试应该以国家的名 义颁布,而不应该以学校的名义。学校只是国家标准的执行者。

  但现实是,学校从学籍管理的角度,不准非本校孩子进入学校考试,这就要求代表政府的各级教育局、教委承担起这 个责任。

  民办教育

  问题相当多

  时代信报:有人认为,民办教育在政策法规、产权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模糊和混乱,迫切需要清晰的界 定。中国民办教育路在何方?

  张诗亚::中国民办教育,一方面感到委屈,它和公办教育处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它的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民 办教育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按照法律,教育应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民办教育的很多主办方却以赢利为目的。同时,民办教育 的质量、师资、校舍等,问题相当多。

  这是一对矛盾。国家需要其他的社会力量来办学,来扩大办学的力量、资金、以及办学的模式。但要解决这个问题, 又有很多法律上的问题,继而有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规章制度上的问题,生源、师资、学生去向等问题。

  有一点可以肯定,民办教育已经来了,已经摆在整个社会的面前。并且这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这么多学生在读书 ,我们国家不能忽视这么多公民的平等发展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张诗亚档案

  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现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会教 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比较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比较教育学会西南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

  主编出版了《现代教育丛书》、《儿童哲学丛书》、《西南研究书系》等48部著作。其专著《教育的生机——论崛 起的教育技术学》获“全国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专著《教育科学学初探——教育科学的反思》获“光明杯哲学社会优秀著 作”三等奖及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校外考试委员。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