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财政博弈的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15:29 《小康》杂志

  本刊特约记者 叶静

  可以说,全国多数县的财政既是 “吃饭财政”,又是“讨饭财政”(向上级),甚至极少数已经成了“抢饭财政”(向农民)。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官员的行为也开始产生扭曲、异化,“欺上瞒下”的官场陋规屡禁不绝,中央的政策在基层推行时经常走样

  不少人担心,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有可能成为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杀手”。这一忧虑主要基于下面的事实:在中国2800多个县(市)中,有超过1/3的县级政府面临财政赤字。可以说,全国多数县的财政既是 “吃饭财政”,又是“讨饭财政”(向上级),甚至极少数已经成了“抢饭财政”(向农民)。

  为维持臃肿的机构的运转,养活膨胀的编制内人员,很多地方政府就利用行政权力从农民手中取得廉价土地,然后以“土地开发”为名转手倒卖,获得土地转让收入,这已成为一些县财政生财之道的“不二法门”。土地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在发达地区尚能主要用于建设,在落后地区则往往只能用来“养人”。

  值得重视的是,在“土地财政”积聚过程中,还往往可能伴随着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伴随着寻租和腐败,以及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激化。与此同时,基层政府官员的行为也开始产生扭曲、异化,“欺上瞒下”的官场陋规屡禁不绝,中央的政策在基层推行时经常走样。

  虽然高层对发生在基层的问题明察秋毫,强势出击,但由于制度配置不到位等原因,基层政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

  地方政府负债根源

  基层政府的财政困局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形象工程+寻租腐败”,其次则是现行分税制带来的地方财政向上集中。

  中国官员任期短、交流频繁,对官员的考核非常强调政绩。但政绩往往意味着GDP的增长速度、意味着广场路桥、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等等。为了尽快干出政绩,为自己提拔或求个好职位攒足“资本”,即便政府财力不足,一些官员也不惜举债“经营”。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如果再伴以官员的寻租腐败,地方财政想不困难也难。

  “分税制”的弊端凸显,亟待调整和完善。有数据显示: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是22%,2002年上升为54.9%。中央财政比重提高就意味着地方财政比重下降。而在中央集中财力的同时,省、市两级也想方设法增加财力集中度,尽可能多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如在1999年江苏省地方税收收入中,省、地级市、县(市)分别占16.24%、59.91%和23.85%。这样,地方财力进一步向地(市)集中,处于基层的县乡政府自然困难。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但一些基层政府却声称“中央政策要本地化”,仍在制定和执行各种“土政策”,或者巧借名目,强行征收各种“苛捐杂税”。

  “创收”的尴尬

  一些基层政府的财政没有足够的合法来源,不得不采取违法“寻租”的途径,目前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据媒体报道,这些地方政府的手段包括:或额外非法加重农民负担,或挪用专款,或非法购税。为了收取税费,有些地方不惜动用执法人员,强行收缴,导致民怨沸腾。一些地方群众对乡镇政府不信任程度加大,大规模集体越级上访事件逐年增多,就是由于乡镇政府财政缺口巨大,债务沉重,因而想尽办法到农民头上搞“创收”所致。

  事实上,在“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事务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已不再承担第一线的直接管理职能,而变成了一个收发文件的中转站。这些地方政府忙于自我服务,到处“讨饭”、“抢饭”,为养活不断膨胀的“吃皇粮”的人口煞费苦心。以致有人发出疑问:乡镇一级政府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吗?

  而部分基层干部也是得过且过,人心不稳、人心思走,成为一种“通病”。

  “有财才有政”

  俗话说:“财政,财政,有财才有政”,“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政府的生存和作用的发挥需要财政的支持,如果其生存都存在问题,要想长期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就非常困难了。有识之士指出,巨额财政赤字和沉重债务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些基层政府开始了“绝地反击”,对此媒体近期有许多形象的报道,比如四川简阳市政府以红头文件向官员和教师借债;比如财政困局逼出安徽宣城市“政改”,等等。对于基层政府来讲,如何处理自身债务问题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如果连自身债务都不能有效处理,那么提高执政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

  而要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一般认为,这应当和行政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比如减少行政机构层次、精简机构,此外还得有相应的配套改革。

  中国现行的县乡体制最为重要的一面,是将各种经济发展任务和财税利润指标从县到乡镇,再到村甚至每个农户,层层分解下达。而完成这些任务和指标是评价每个组织和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进而与干部的荣辱、升降“挂钩”,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机制。这种压力机制虽可以有效地动员和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但也极易使基层政府和基层官员在无法承受压力时发生“变形”,导致基层政权的蜕化。

  亚洲开发银行曾经建议,中国应将县乡两级财政合二为一。但这是否会导致基层政权作用力的消解,并无案例可循,恐怕一时难以成行。

  渴望“无缝衔接”

  基层政府处于整个行政体系的底层,直接面对老百姓,经常遇到的是千头万绪的具体问题,解决问题就如“消防灭火”,这种情形在中央部门以及省、市政府中较少遇到,也难以想像。如何处理好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让上下级政府做到“无缝衔接”,既保持步调一致,又发挥各级职能,是一个尤其需要上级政府关注的问题。

  然而,目前的行政架构设置取向更多的是让权力上移。

  在我们的体制下,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不是孤立、平行的两个政府,而是统一的彼此联系紧密的公共服务系统。中央、地方、基层三者必须无缝衔接,建立在各级政府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之上,才能提供高效能的公共服务。基层政府承担的功能职责,不仅需要获得权力的授予,还要得到财政体制的保障。各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各司其职,有序运作,上下配合协调,政府的成本才会大幅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执行效率的提高。

  在浙江嘉善县,一位组织部门的官员就曾告诉记者说,现在的基层官员不是没有能力,他们素质已经不是改革之初可比,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更大的作用空间。而这种作用空间给得越是充分,越有可能转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空间。

  这位官员同时认为,基层官员也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建立这样的机制,对于基层政府步入良性循环很有必要,“但这个不是我们这里能做到的,需要国家通盘考虑。”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