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昆曲归来(3)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18:56 三联生活周刊
  由“雅部”到民间的昆曲

  苏州昆剧院坐落在苏州平门附近一条小巷的尽头。占地面积不大的昆剧院刚刚完成大修,办公楼的外立面被设计得古色古香。院子的一角也刚建成了一座亭子,就叫牡丹亭。这些变化是白先勇带来的。两年前,白先勇应邀在香港为大中学生讲昆曲,他演讲的主题是《昆曲中的男欢女爱》,“要让青年人看看古人是怎么谈情说爱的”。白先勇要求主办方请4个
青年昆曲演员配合讲座临场示范,一定要美女俊男。主办方从苏昆请来4个青年演员,结果大受欢迎。讲座的最后一天,尽管下着雨,门票50元港币一张,1500个座位依然座无虚席。几个月前,《牡丹亭》在苏州首演,票销售一空。

  苏州和昆山,这两个城市如今都在努力复原历史上昆曲繁荣时的种种细节。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的周秦告诉我,苏州现在有两个不同的曲社,一个是每星期四下午在鹤园唱,另一个是星期天下午在怡园唱。另外,网师园和留园每天都有昆曲、评弹的表演,网师园是夜游,留园是白天游,在园内8个表演点每天上演80场次,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日游夜游都可以。“张家巷14号的苏州戏曲博物馆里,可以看到马蹄状的古戏台,还有清末苏州红极一时的昆班——全福班的标识。”

  由上流社会把玩的“雅部”到民间繁荣,周秦的观点是,“一些大户人家家道中落,加上清朝不许私人养家班”。“昆班流落出来,昆曲慢慢在民间成为一个原始的生意”,顾笃璜说,昆曲在苏州最盛的时候是乾隆年间,有大小47个剧团,每天都有昆曲的演出。当年昆曲在苏州的盛况有一句话叫:“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每家每户都知道都会唱“收拾起”、“不提防”两出戏里的两句唱,都是昆剧著名唱段),“当然,也还是有一些有钱人,要搞聚会、堂会、寿宴,就要请曲班,就有了市场”。

  顾笃璜介绍说,优秀的戏班在苏州城内演出,称“坐城班”。他们原先都是利用茶肆酒楼或会馆为演出场所,到了民国以后就有剧院建造起来。演出是按座位收费的,比如四人一桌或一个包厢,称“座儿钱”。戏院内有负责票务的人叫“案目”,他也是邀约戏班的投资人之一,接送吃住的费用由戏院负责,然后由戏班和戏院大多按营业收入比例分成,六四或者七三分账,上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前后台的经济收入,戏班收入也不固定。“这种市场化体制往往容易产生明星,长相好唱功好的生、旦往往会被捧。”顾笃璜说,“案目”活动能量是很大的,他们除了要有一定经济实力,还要有很好的社会关系,与当地商界以及士绅们有联系,要“走得进墙门人家”。大户人家的观众要给他们小费,年终结账收款还要额外的打赏,算作酬谢一年来的服务。“坐城班的另一门生意是堂会演出,堂会有时规模很大,越是大户越要邀名角,像梅兰芳、俞振飞这样的角不是一般人家请得起的。堂会演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除演出费外,还有赏金,可以是很大的数额。”

  顾笃璜说,不是所有剧团都敢只在城里演出,更多的则选择下农村,被称为“江湖班”。这些人常年在农村演出,大多是参加庆典、祀神、赛会活动,一个村出钱请戏班,演三天,请其他村来看戏,第二年其他村再请,相当于现在的包场,他们一年两次,把每半年的日程安排好,收入很有保障。江湖班通常雇一个小小的船队,演员生活住宿都在船上。为戏班安排演出档期与各地联系定戏的人称“排下”,大多是乡镇茶馆的店主,他承揽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演出业务,茶馆作为联络点,他们与戏班里专职负责对外联络生意的人(“坐班”)保持业务联系。“这是一种类似经纪人制度的原始的娱乐生意网络”,顾笃璜研究过,“排下”通过“坐班”控制着剧团,他们商定演出地点,日期以及戏价,排定半年一周期的演出计划,还负责每一个演出点的业务联络与安排。有实力的“排下”通常能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戏班,才能完成他所承揽的各地演出业务。坐班也兼搭多个戏班,他手下又雇伙计为他奔走,伙计忙不过来再雇小伙计,坐班由戏班支付薪金,通常高于主要演员。“每年戏班还规定义务演出四天,上半年六月三日、四日,下半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九日。”顾说,因为坐班收入丰厚,有些演员就改行当坐班了。“排下”没有工资收入,但规定可按戏价提成7%作为酬劳,收入也很可观。

  “昆剧戏班以苏州为中心,主要分两路,一自浒墅关以北至无锡、江阴、宜兴等处称北头班子或关外班子。一是自苏州以南,至昆山、吴江、湖州、杭州一带称南路班子。那时候的演出,每到一地演一到三天,全盛时期在这一带每年总有数千场演出,常常碰到几个戏班同时打对台演出。”昆曲专家姚白芳说,“太平天国占领苏州后,苏州剧坛的四大名班‘大章’、‘大雅’、‘全福’、‘鸿福’本是有名的‘坐城老班’,为了生存都转移到上海。开始还可以维持营运,同治以后京班南下,昆班一律沦为水路班。他们当时跑水路码头有两句口诀,一句是‘菜花黄,唱戏像霸王’,另一句是‘七死八活,金九银十’,是说头一年除夕,吃过年夜饭就上船出发,从开年一直唱到农村菜花黄。但唱到下半年七月,农事一忙,没有人看戏了,这时下乡唱戏就是死路一条。八月过了中秋,农事结束,戏班就有活路了,九月十月庆祝丰收,酬神赛会,连台好戏,是生意兴隆的两个月份。”但在农村昆剧太过高雅,很快不是梆子腔、京腔、二黄调这些花部(通俗戏曲)的对手,不可避免地衰颓下去。

  “昆曲从来都是贵族的、小众的,从繁荣走向低谷,真正原因是大批文人去搞新文艺了,原来喜欢昆曲的大户人家也不玩了。”顾笃璜说,“慈禧也不听昆曲,听京剧了,整个风气都扭过来了,这和现在流行歌曲起来了,没人听京剧是一个道理。”“当然,毫无疑问,昆曲复兴同样是从贵族中开始。”

[上一页]  [1]  [2]  [3]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