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6亿元换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3:0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财政并不富裕的安徽,继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之后,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毅然决定在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降低农业税率2.2个百分点,并实行粮食直补,良种、农机补贴,全年免、减、补相加财政减收多达26.73亿元,有人似乎不好理解。这26.73亿元究竟换来了什么?

  换来55亿公斤粮油

  “俺午季种了312亩小麦,亩产达550公斤;二茬种大豆,亩产196公斤,同比均增产20%以上。两季总收入48万元。”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树种粮大户徐淙祥乐滋滋地告诉记者。

  谈起今年粮食增产,老徐打开了话匣子:“全部实行机械耕作、配方施肥、良种良法,4月还追施一次小麦拔节肥。四五月间突发麦蚜虫,俺组织16部机动喷雾器,半天不到就将312亩小麦全部施药一遍。主要是党的政策好,种地划算了。”据徐淙祥介绍,今年村里600多户群众主动找他签订的科技包产合同面积就有3000亩。一向对小麦虫害不太理会的张槐村,今年全村8000多亩小麦全部进行了麦蚜虫防治。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最早的太和县,今年仅农业税费免、减、补就给农民减负增收4712万元,人均近38元,同比亩均减负62.54%,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县农村涌起前所未有的科技热,小麦单产、总产同比分别增长了26.4%和28.6%,均创历史新高。

  “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400元,同比可增长26%,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粮油收入可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50%。”一见面,天长市农业局的一位领导便这样告诉记者。今年,粮食直补最早试点县市之一的天长市,农业税费免、减、补给全市农民带来4171万元的实惠,亩均减负增收48元。农民勃发的生产积极性换来小麦、油菜籽、水稻同比分别猛增了39%、22%和84%,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农民大幅度增产增收的又岂止太和、天长。“很多年没见过农民种粮有这样高的积极性了,主要是政策杠杆在发挥作用。”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颇为感慨。

  (下转A3版)本报记者 汝鸣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