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眼睛盯着权位 全力推行“台独”台“教育部长”祸害教育(附图片1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9:30 环球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吴敏杰

  台“教育部”动作不断

  台“教育部”继“新编高中历史课纲要”备受抨击后,最近又因“高中国文(语文)纲要”引发争议。这份“新高中国文课程暂行纲要”将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比重大幅缩减,白话文和所谓“本土文学”比重提高,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也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其实,高中语文课如何缩小文言文比重、增加白话文,甚至相应增加“台湾乡土文学”的内容都是可以探讨的专业问题。但是,由于这份“新纲要”是“教育部长”杜正胜“亲自关心”的,甚至连一些课文都是杜正胜“亲自选取”的,所以有“去中国化”的明显倾向。自从今年5月杜正胜上任后,台“教育部”“去中国化”动作不断,这个以“台独”意识形态搞教育的“教育部长”,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同时备受舆论抨击。那么台当局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不懂专业,恣意妄为的人做“教育部长”呢?

  杜正胜善于见风使舵

  陈水扁上台后,台“教育部长”已经换掉2个。第一个“教育部长”曾志朗,由于在岛内中文拼音政策和教科书内容调整方面一直拒绝执行民进党的“去中国化”政策,为“台独”势力所不容,上任1年多就被逼下了台。第二个“教育部长”黄荣村曾任泛绿色彩浓厚的“澄社”社长,与民进党理念相合,本以为可以“光大”民进党的意识形态,但他却把力气都用在改革教育体制上,还搞得怨声载道,让陈水扁颇为失望。所以今年4月“行政院”改组,当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杜正胜被台当局看中。如果说前两位“部长”在权位面前多了一份学者的坚持的话,那么杜正胜在权位面前表现出来的则只有贪婪的欲望。

  其实,杜正胜小时候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报考大学时所填的志愿都是历史系。从1980年开始,杜正胜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为了迎合国民党执政时的意识形态,他还研究过“三民主义”。这种见风使舵的本事让他于1995年当上了“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不过,随着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越来越清晰,杜正胜的“台独”色彩也越来越浓。1995年,杜正胜提出所谓“同心圆”历史教育规划,主张“从台湾出发,认识台湾,然后了解中国大陆、亚洲及全世界”,受到李登辉的赏识。1995年,被认为是教育“去中国化”开始的《认识台湾》系列教科书出笼,杜正胜是“社会篇”的主编。2000年5月陈水扁上台后,杜正胜以“学者”身份接任台“故宫博物院院长”,并将“故宫博物院”定位为“世界格局博物馆”,企图以“国际化”抹去该院中国文化的核心。

  自称是日本人

  杜正胜的“努力”没有白费,2004年5月,他终于当上了陈水扁的“教育部长”。在“立法院”质询时,许多“立委”很看不起他的为人,只称呼他为“杜先生”,杜正胜大为不满,坚持要求称他为“杜部长”。刚一上台,杜正胜就将一幅“东亚地图”逆时针旋转90度,让台湾在中央,大陆、菲律宾及日本围绕四周,声称这么做可以让台湾民众“以不同角度看问题,台湾也可以是世界中心”。2003年,依杜的“同心圆”理论,台“教育部”将明代中叶以后的中国历史归入世界史纲要中。2004年11月9日,台“教育部”又在新的“历史课纲要”中缩减“中国史”,增加“台湾史”内容。

  更加让人鄙夷的是,11月25日,台“教育部”展出“台湾百岁学校文物”,陈列品几乎都是日本殖民时代留下的东西,且内容充满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赞美。杜正胜在致辞时称,“日本人到台后,在各地广设国语(日语)传习所,对于台湾教育的普及有重要贡献”。他还厚颜无耻地宣称,“那个时代学的国语是什么,我们就是哪国人”。全世界能把侵略、殖民国当做“母国”的,大概也只有这位“杜部长”了。

  岛内舆论认为,尽管十年教改问题较多,但以往历任“教育部长”在施政上多能与政治划清界线。然而如今杜正胜出任“教育部长”,教育已沦为推动“台独”的工具,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虽然杜正胜可借此得到权位,但是未来教育界却要乱象纷呈了。图片:

  杜正胜弄得台教育界怨声载道。(法新社图片)
眼睛盯着权位全力推行“台独”台“教育部长”祸害教育(附图片1张)
《环球时报》〔20041201 第11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