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曹禺先生“回家”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19:24 新华网 | ||||||||
新华网武汉12月3日电(刘雪荣、王敦胜、毛晓梅)今年是中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名著《雷雨》公开发表七十周年,为缅怀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的杰出贡献,中国文联、湖北省政府首次在曹禺的故乡潜江举办曹禺文化周。 走进潜江,缤纷的小旗已将整个城市装扮起来,浓郁的节日气氛令人无限感慨曹禺之于潜江的魅力和影响。11月29日,主办者选择以曹禺纪念馆开馆仪式拉开了整个文化周活动
3日,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在人们依依不舍的情怀中落下帷幕。很多人说,曹禺先生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1996年逝世。1934年至1937年,他陆续创作发表了《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这些作品以深邃的思想、雷雨般的激情和精湛的艺术,批判旧世界,呼唤新社会,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而且标志着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抗战时期和建国后,他又创作了《蜕变》《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广受赞誉的戏剧文学作品。作为剧作家,他的代表剧作已成为中国近百年文学艺术的经典;作为戏剧教育家,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立作出了特殊贡献,他还和同道们一起,创建了具有中国演剧体系和风格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曹禺先生一生漂泊异乡,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时时溢于言表,故乡的村俗俚语也对他的作品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84年秋,曹禺随全国人大视察组一行由四川经宜昌到荆州,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明月故乡晓钟,远隔千里心同。不知今夜何处,犹在思乡梦中”。1989年先生在住院期间曾感慨道,“家乡是我最惦记的地方!” 在曹禺生前留下的唯一一篇关于家乡的散文里,他深情地写道:“我像是一只南来北往的飞鸟,山山水水,高山平原,我认识许多人,听过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但没有一处使我感到如此亲切,如此动心,像‘潜江人’这三个字,使我从心里觉得温暖、明亮。人问我:你贵处哪里?我答:潜江。”(曹禺《我是潜江人》) 曹禺不仅深深地怀念故乡,而且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与建设。1983年,当潜江生产的露酒“园林青”在北京荣获国家金奖时,先生欣然题词“万里故乡酒,美哉园林青”;1988年初夏,潜江撤县建市时,先生又题词“添水乡异彩,建盐都新城”,并向家乡人民发信祝贺:“故里已非往昔,潜江市日新月异,各种事业龙腾虎跃,更趋茂盛充实。禺虽远处京门,频闻不少喜讯,忝为乡人,欣慰不已。”对家乡的文艺事业,曹禺先生更是格外关注,1984年1月潜江花鼓剧团进京演出《家庭公案》,先生带着夫人前去观看,演出结束后他上台紧紧拉住演员的手,深情地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回家后更是挥笔写下《潜江新花——推荐<家庭公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 雷雨过后红日出,千里原野明朗天。如今,一百多万勤奋朴实的潜江人民把家乡建设成了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以及中国明星市。江钻股份、潜江制药、幸福实业等上市公司及一大批骨干企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随着江汉油田的开发和国有农场的改革,潜江已经从传统农业大市一跃成为一个新型的工业强市,形成了油气开采、化工医药、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曹禺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潜江市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目前国内纪念曹禺馆藏资料最丰富、规模最大、艺术品位较高的专业展馆。曹禺纪念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展出曹禺著作、手稿、照片、字画等各类珍贵资料及实物3000余件,展馆采取多媒体检索、电影、电视、群雕、戏剧模型等多种方式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曹禺先生的生平、作品及其影响,展示了一代戏剧大师的魅力。这座纪念馆将全年免费对全市、全国、全世界“曹迷”们开放! 有理由相信,借曹禺精神的东风,潜江人民一定会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加快建设富裕型的小康社会,使家乡的文化事业有大的发展,城市面貌有大的改观,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社会知名度有大的提高。(完)(责任编辑:熊红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