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握手共建国际新秩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07:49 中国广播网 | ||||||||
中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2004年岁末,在一个可能的暖冬到来之际,中国和欧洲之间超乎季节的外交之旅也急剧升温。年逾八十的意大利总统钱皮正在北京访问,德国总理施罗德也于今天率领高级官员和上百企业家,开始五年中的第六次中国之行。中国总理温家宝也确定将启程访问荷兰并参加中欧首脑会议。可以说,中国与以二十五个欧盟成员国为核心的欧洲大陆之间的活跃外交,除了经济合作的明确指向外,还有着共同参与国际新秩序建设的积极诉求。
中欧握手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的崛起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必须接受的客观现实,欧洲在创造性地建立起欧盟这一政治架构后,传统的国际影响力重新增强,中欧都是当今国际舞台中的重要角色;面对单边主义意识浓厚的美国“一极”,中欧在不少地方有着相似或相近的观感和看法,比如都认为要加强联合国作用和多边体系;在台湾问题上,欧洲国家较之其他一些地区更能保持一贯的立场,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明确反对“台独”;在经济上,面积相近而发展水平不同的中欧之间,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发散地这块大陆的民众中也有着更广泛的亲近感和认可度。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体系,中欧的“伙伴关系”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中国强调维持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而欧洲坚持认为一些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和优先权,这突出体现在对人权的不同看法。此外,对于所谓的“失败国家”、武器扩散等问题,双方也有不同的看法。正因为如此,欧盟在诸如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等问题上,很长时间没能表现出足够的灵活性。 国与国之间或者说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利益,从来都不可能完全和谐和彻底一致,就像不存在一个无限期的“蜜月”。只要在平等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就可以拓展合作互利的空间。中国和欧盟已在贸易、文化诸方面有了深层次的交流,在地区和国际组织也开展了合作,这个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幻、国际秩序失衡的今天,双方加强联系表明了调整舞步求得尽可能一致的愿望和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合作的需要。来源:华夏时报责编:陆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