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09:04 北京日报 | ||||||||
时至年终,从各方面经济数据看,我国前一阶段的宏观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宏观调控主要是结构性的调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采取了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措施。但是,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有保有压,结构调整不搞“一刀切”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这一轮宏观调控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中央从一开始就明确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区、行业和领域的不同特点,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该控制的坚决控制,该支持的大力支持,决不搞一刀切。 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同时,中央还注意调控力度、时机和节奏的把握,重点强化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行业,加大对农业、能源、交通、水利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从产业来看,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从行业来看,即便是对钢铁、水泥等过度投资的行业,也不搞“一刀切”。“压”的是那些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落后的工艺设备;“保”的是那些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调控期间,国家批准上海宝钢、湖北武钢等新上了优质钢铁项目。 前三季度,一度“过热”的几大行业都有所“降温”。钢铁、水泥投资分别比一季度回落65.5和43.4个百分点;铝业投资则由一季度增长39.3%转为下降6.5%。 以前的薄弱环节现在得到了加强。今年我国一举扭转了2000年以来连续4年粮食减产局面,4550亿公斤预期目标实现在望。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幅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 土地过度开发是经济局部过热的重要特征,经过治理已经初步得到抑制。到10月底全国共清退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全部3.5万平方公里圈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要“控制总量”,更要“调整结构” “宏观调控是手段,结构调整才是目的。这次宏观调控本身主要就是结构性的调控。”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说,“宏观调控就是要确保我们沿着良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前进。” 事实上,这次宏观调控与以往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在于,不是单纯为了控制总量,而是为了调整结构;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既快又好地发展。一方面通过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实现“控制总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实现“调整结构”。 面对过快增长的投资,必须控制总量。中央及时采取严把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目前,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万亿元,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 “双向使劲、抑扬有致、冷热兼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总量控制也是为结构调整服务的。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是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与总量控制相比,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其中既包括了产业结构调整,也包括地区结构调整: 对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及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等薄弱环节,给予重点支持。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比去年增加了300亿元。全国有29个省份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补贴资金总额已达116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已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其他省份的农业税税率也有所降低。 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了地区差别,在控制投资总规模的同时,重点向中、西部倾斜,西部地区开工建设十大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达800亿元。 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正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大好时机。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二、三产业发展明显不协调,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建筑业增长过快,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投资过快增长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领域。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10月,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7%,还远高于第一产业增长23.1%、第三产业增长22.5%的投资增长速度。 在钢材、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等行业增长过快的同时,产品结构也不合理。在主要工业品中,我国80%以上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但还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国内短缺产品。我国虽然号称“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但生产的大多是低端产品,轿车用板、家电面板、不锈钢等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目前,我国不少行业粗放型经营,高投入、高消费带来的是低产出、低效益。 权威经济部门有关负责人指出,对过热和过冷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是为下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过热行业翻番的投资和生产相比,农业、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老百姓就无法真正从经济增长中受益。 当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尤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继续加强水利、能源、交通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的组织结构;加快培育资本市场,更多地发展直接融资;积极调整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鼓励和引导合理消费。 新华社记者贺劲松齐中熙(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网络编辑:陈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