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挥霍:令人忧心的"故意浪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09:05 新华网

  挥霍:令人忧心的"故意浪费"

  郑州一位高校的伙食科科长说自己干了8年,有一件事一直不能理解:时常看到有同学因为匆忙将所买的馒头、油条等掉在地上,可即使是农村孩子,也很少弯腰把它们拾起来。
据他介绍,他们这个学校农村生占了大多数,且大都家境并不宽裕。

  来自驻马店农村的大学生张威告诉记者,到了省会,想要融入城市环境,便不想被城里同学瞧不起,因此即使在家里再珍惜粮食,在同学面前也不能过多表现出来。于是,为了"面子",他们总想比城里孩子表现得更大方,甚至"故意浪费"。

  实际上在农村,饭桌上节俭的传统也逐渐消失。在郑州市经二路上一位来自固始的餐馆女老板就有些不屑地对记者说,这里的人还没有他们那儿的农村人大方。在他们那儿,剩菜剩饭都喂猪了,不会留到下一顿;再穷的人,请客吃饭也讲究让客人"吃不完",至于饭后打包带走,更是丢人的事。

  至于城市里的请客吃饭,故意浪费的现象就更多了。餐馆包间里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公款吃喝者多不打包,要的就是个"面子"。而许多自掏腰包摆上一桌者,有时也不得不故意浪费。北京来的宋女士请另外两位生意上的女性朋友在西餐厅吃饭,怕对方说自己小气、省钱,点菜、点主食时她力求大方,宁可吃不完,也不能让客人觉得"刚刚饱"。所以,最后浪费是必然的。

  痛心:比浪费更可怕的是冷漠

  一些人听到"粮食浪费"的话题,显得很意外:"粮食浪费,这个问题有采访的价值吗?"

  一位经常出入高档酒楼的国家干部语出惊人:"大吃大喝?那不叫浪费,叫刺激消费!"他还告诉记者,"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早就过时了。

  确实,这两年这个口号已经少有人提及了。一位学生就很尖锐地向记者提出,除了那句著名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没有从家长、学校和别的什么渠道得到过有关节约粮食的教育。

  那些浪费粮食的同学,也总能列出种种理由。有的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儿剩饭剩菜可以理解;有的说:我们这算什么浪费,看电视上报纸上登的那些事儿,比我们浪费得多了去了!言下之意,颇有点儿笑记者少见多怪。

  一些家长也助长了学生们的这种不良风气。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对孩子有求必应。有的家长直言不讳地表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成了,浪费点儿粮食值什么,我们家有的是钱!"

  一位姓赵的餐馆服务员,向记者讲述了她从珍惜粮食到对浪费粮食见怪不怪的亲身经历。她和姐妹们都是从贫穷的河南洛宁农村来的,初到餐馆时很看不惯客人的大手大脚,还偷偷吃过客人剩下的饭菜。后来被餐馆老板发现了,受到明令禁止。如今,小赵当服务员已经一年多了,知道了吃别人的剩饭剩菜确实不卫生,但令人痛心的是,她觉得自己变了,变得对浪费现象麻木了,现在她往泔水桶倒那些米呀面呀菜呀什么的,心里都没什么感觉了。

   我们国家的粮食已经富裕到了可以不提节约、肆意挥霍的地步吗?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有识之士指出,在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路中,粮食节约理应作为重要的一环;只要人人都珍惜我们手边的粮食,消费得更趋合理一些,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因此,节约用粮,适度消费,应该是你我他每一位公民的共同选择。在现有国情下,"节约粮食"的口号应该重新叫响。(来源:焦点网谈 新华网河南频道 屈 芳、古文洪/文 )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