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外学者:儒学是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09:33 中国广播网
中外学者:儒学是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图)
  中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记者伍刚)历时三天、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12月5日在北京闭幕。出席研讨会的中外学者认为:人类进入21世纪,在这个多民族、多国别、多文明的异彩缤纷的世界,在各种文明冲突和秩序重建过程中,儒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亚洲共同价值观、推动世界东西方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楚庄、孔子后裔孔德懋、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裁金在烈、日本国土馆大学理事长西原春夫、日本家庭教育振兴协会会长永池荣吉、马来西亚南方学院院长祝家华、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扎哈罗夫、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校务委员会主席程天权、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另外还有来自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巴西、瑞典、俄罗斯及中国台湾和国内各高校、学术机构代表等150多人出席会议。

  来自国内外的儒家学者位围绕儒家与东亚文化、儒家与西方文化、儒家及其现代价值、韩国儒家研究、儒家与儒学史、孔子思想与哲学精神、儒学与儒教、儒家与现代文明、儒学及其现代转型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儒家是鎔铸中华民族精神的先驱

  出席“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高度评论孔子及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贡献。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文化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指出,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巨大贡献:

  一是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是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孔子提出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和之美,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正是儒家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的正人君子观念、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三是儒家强调“成圣与合群-团结统一的精神”,儒家设计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即圣人,儒求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猣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儒家成圣与合群的价值观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

  出席会议的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王殿卿以《儒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定位》为题指出,儒学需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对其地位、价值、命运、承传、生命、开放、比较、转化中重新定位,正如杜维明教授所言:“儒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传统。它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几次大的转变,但是没有失去它原有的本质。”儒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两千多年来,它上承了两千余年周代以前的文明智慧,又在百家争鸣中得以丰富,后世儒家又对儒、释、道三者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使得儒学趋于理性与科学,近代以来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的胸怀,吸纳一切外来文化精华,儒学不断融入现代继续为人类文明做贡献、不断进行现代转化。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孔子研究院教授罗安宪认为,孔子提倡“以直报怨”,标举一种“胸怀坦荡的人格”,强调正直、公正、坦诚的君子人格。

  总之,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儒家思想主张天下定于一,促进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发扬儒家人文精神弘扬东方亚洲共同价值观

  出席“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对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提出的儒家和合思想引起强烈共鸣。

  中国学者蔡方鹿教授在大会提交的论文指出,儒学在中韩日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儒学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东方文化的体现,对东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历史经验,克服其不足,有利于弘扬三国儒学的优秀文化传统,儒学包含和合人文精神,蕴涵着融合冲突,和而不同的思想,把相互冲突、各自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而生生不息,产生新事物,孔子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和为贵”原则,以及仁爱、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以邻为善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和合人文精神,倡导这种和合文明观,为作为化解文明冲突的价值基础。

  越南学者何叔明指出,十五世纪越南、朝鲜和十七世纪日本都是以宋儒特别是朱子学为主导,说明朱子学是对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具有普遍性的作用。五十年前,胡志明主席对儒学核心,忠恕之道的评价也是五十年后当代人类共存生活不可忘记的黄金原则:孔学的哲理和西方的哲理都赞扬一个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与会专家学者强调,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思想,以及儒家和合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既认同自身,又尊重他人,从而发挥儒家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寻本开新,创造未来,使东方文明的精髓神韵造福于人类社会。

  儒学在东西方文明对话中承担新使命

  出席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深思21世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及儒学在全球文明对话中的新使命。

  日本国土馆理事长西原春夫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使人类陷入不安纷争的背后,横亘着两大文明的并存,扮演调停角色的应该是东北亚诸国的使命,其中儒教思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经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法治秩序中,理应得到承认的权利和自由的存在必须给予认可,并且以此为前提来进行体系的再构建。在各个国家中对儒教儒学的意义重新认识上最为困难的是,全球标准化的权利和自由的理念应该如何取得共存的问题。

  中国山东大学蔡德贵教授指出,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既是时间人,也是空间人,经过多次文化交流,先后形成了“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及今天多元融和型”等儒学,儒学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是灵与肉的结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是实现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日本成功实现经济腾飞推行过《论语》加算盘、《论语》加计算机的管理模式、新加坡推行过儒家伦理运动,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将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人类社会是一个多民族、多国别、多文明的异彩缤纷的世界,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指出,儒学是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庸》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多样性宇宙观,《易传》提出“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多样性文化观。秉承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华文明与世界各种文明进行更深入更有效的对话和交流,使中国新文化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汇聚交流和综合创新的典范,而且中华民族将以儒学”“中和之道”的态度和智慧促进正在发生冲突的各种文明之间的沟通和和解,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

  日本家庭教育振兴协会会长永池荣吉提出,在《论语》和《圣经》中,除了被视为“黄金律”的耶稣和孔子的话之外,表现出相同方向的话也很多。儒教人文主义适应现代社会再生有无穷的生命力,通过东西方两种文明的对话,可以重铸亚洲共同价值观。

  中国沈阳师范大学的吴星杰教授指出,儒家思想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尤其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1793年法国大革命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引用孔子的格言:“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列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95年,法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义务的条文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人施己,先施于人”的表述。美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坚信:孔子儒家能促进世界和平,能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能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荣,能促进中国统一。他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的话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警奇的。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金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