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70万尾鲢鱼、鳙鱼“游”进高原明珠滇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0:08 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12月6日电(罗昆娅)昆明市向滇池投放70万尾鲢鱼、鳙鱼工作6日全部结束。明年开湖捕捞时,这些鱼将能达到商品鱼规格上市。

  昆明市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根据滇池多年人工投放的经验,为合理使用投放经费,结合苗种生产的情况,鲢、鳙鱼种适宜在封湖后的11月底投放。这样不仅可以避开夏季炎热的气候,提高鱼种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而且鱼种规格3至5寸可以确保来年开湖捕捞时,达到商品鱼规格。

  据了解,今年开湖捕捞期间,办证入湖捕捞的渔户,除去成本,一本捕捞证均有3000到5000元不等的收益。呈贡县大渔乡的渔民王树洪就在今年开湖期间捕到一条重达25公斤的花白鲢。据了解,王树洪是当地出了名的捕大鱼的能手,近几年,他每年都能捕到一两条大鱼,前几年捕的更多,今年开湖第一天他就捕到1吨多的鱼。

  渔政处有关人员说,渔民能捕到如此大的鱼,和滇池常年坚持增殖放流分不开,而此次投放的鲢鱼、鳙鱼专食浮游生物,并且生长迅速。据中科院武汉水生所测试,一条白鲢鱼每长1公斤,就需吞噬100-150公斤鲜蓝藻。同时,由于鲢、鳙鱼在滇池不能自然繁殖,而且其生活在敞水区,不会妨碍滇池其他鱼类的繁殖。同时,每年起水的渔获物又从滇池带出大量的氮、磷等有机元素,有助于滇池水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多年来,我国沿海和江河流域地区在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同时,对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及过度渔业捕捞等,使江河、湖泊等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许多天然水域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减少,捕捞产量、个体重量下降,各类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濒危程度不断加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在对野生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

  滇池第二阶段的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将在今年年底进行,届时将投放以滇池蓝、绿藻等浮游生物为食的滤食性鱼类——白鲢和花鲢大规格鱼种。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