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让盐碱地变“绿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0:09 新文化报

  “感动吉林”候选人之七

  推荐人物:姜岩,79岁,吉林农业大学教授,1991年被聘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1983年开始担任两届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委员,吉林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吉林省土壤学会理事长等。1979年开始一直担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1983年至1988年任民盟长春市委副主委。

  感动细节:“碱片白,沙地黄,旱地板,涝洼塘,干挨累,不打粮。”这是吉林省前郭县碱巴拉村农民以前编的顺口溜。可如今再到这里,眼前已是杨柳依依、绿草如茵。说起这些变化,村里人定会拉着你说出一个人,那就是在这里提出生态建设的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姜岩。

  姜老的办公室宽敞而简朴,最显眼的是那占了一面墙的书柜,书柜里都是姜老多年来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重要资料和他的作品。

  姜老今年79岁,1925年生于辽宁省。姜老与农业的不解之缘,还得从1948年说起。1948年,姜老一手创建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并在此担任教务主任。1957年,姜老又参加筹建长春农学院,就是现在的吉林农业大学。说起这50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姜老主持的两次吉林省土壤普查是不得不提的大事。一次是1959年,一次是1979年。正是这两次深入的普查,为查清全省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做出了贡献。不毛之地变成绿草荫荫

  姜老的桌上有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土地光秃秃的,一张照片上的土地则绿草荫荫。“这两张照片上的土地其实都是碱巴拉村的。”说起这个,老人脸上露出说不出的激动与欣慰。

  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姜老被下派到了前郭县碱巴拉村。这个村名的意思就是盐碱地上的白花花的碱斑像秃疮疤痕一样。村子北面是一大片盐碱地,西南部是大片的沙丘,附近看不到一棵树,常常是一场大风就毁掉大片耕地。

  “我当时和时任村支部书记研究怎么能把碱巴拉治理好。我们从整个村造林这方面重新规划,把农田规划成方田。另外在碱地治理上以草治碱、以稻治碱。”这些措施起初在村民中实施时阻力很大,在这生活了世世代代的人们不相信,这盐碱地、涝洼塘上会泛起绿色。后来姜老又采取种防风林,打井改土,人工种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先后在碱巴拉的风口上栽了8万多延长米的防风林,人工种草700多公顷,并在草原上实行轮牧。慢慢的,这里变成了良田,成了盐碱地的绿洲。地肥了粮食也“美”了

  其实姜老对于农业的贡献远不止这些,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后,他提出的根茬还(留)田的技术,让国外的专家也叹服了。后来这项技术在省内外广泛推广使用,获得巨大的培肥地力的生态效益和增产粮食的经济效益。姜老提出的关于玉米连作的研究成果,又为吉林省扩种玉米,增产粮食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农业科学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国家教委、农业部、林业部授予的“支农扶贫为农林生产服务”的奖励,中国科协和省科协优秀科技建设一等奖。

  在1991年1月,姜老被聘为省政府参事,但他仍坚持每年下基层调查研究,并继续任吉林农业大学土壤改良培肥研究所所长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科研项目8项。1991年以来,姜岩先后受到近20次的表彰奖励。

  “以他这个年纪,早该在家安享晚年了,可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姜岩的同事们告诉记者。本报记者刘丹新闻编辑:杨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