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州之行闹“失踪” 媒体大战伤了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0:10 海峡都市报
温州之行闹“失踪”媒体大战伤了她(图)
在温州宾馆电梯,熊德明拉着保安不放,巨大的压力让她失声痛哭

  声音

  熊德明:“我只是一个只会养猪的农民,我想回去安安静静地养猪。找个没人的地方,安静一下。”

  心理专家:“民众和媒体把她塑造成了救世主,久而久之,她不自觉地也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了。这种责任心的极度膨胀,使她承担了本不应她承担,或她根本承担不了的事情。”

  温州龙湾区一位副区长:“作为名人,熊德明可以关心和过问此事,但不能代表民工进入法律程序,因为任何名人,都不能超越法律。”

  “民工律师”周立太:“熊德明一无基本的法律知识,二无代理资质,熊德明此去温州必将无功而返。”

  社会学家:“媒体将她塑造成了‘讨薪英雄’,熊德明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英雄。但是凭她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讨薪,如果管理体制不完善,熊德明的苦恼还将出现在更多人的身上。”

  人物

  熊德明,42岁,初中文化,重庆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10组农民。

  *去年10月24日,温家宝总理到重庆考察,在龙泉村农妇熊德明向总理说了一句实话,引发全国声势浩大的“清欠风暴”。

  *去年12月28日,熊德明获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是举办四届以来首次入选的普通农民。

  *今年3月18日,熊德明一家到重庆美心集团打工。

  *11月20日,熊德明辞职返回云阳,随后注册“熊德明”商标,准备开办熊德明养猪有限公司、熊德明饲料厂、熊大嫂养猪学习班等。

  *11月29日,熊德明再次离开云阳老家,赴温州为患矽肺病的重庆民工维权。

  今年四十来岁的重庆云阳县农妇熊德明因去年10月在家门口向下乡视察的温家宝总理倾吐“讨薪苦”,成为全国关注的人物。近日她再次成了媒体力捧的“明星”,然而她却因此很受伤害。

  温州龙湾区原有陶瓷行业和石粉研磨民营企业70多家。由于生产条件差,业主对民工的劳动保护不到位,导致大批工人患上矽肺病。在这批患者中,有部分人是熊德明的老乡。这些弱势群体从“讨薪名人”熊德明身上看到了希望,三天两头找“熊大姐”,恳求帮助“讨赔”。11月30日,熊德明应一些害矽肺病的亲戚邻里恳求,在媒体的资助下,和她的法律顾问况力彬来到浙江温州市龙湾区为民工讨伤残赔偿。

  然而,“熊大姐”的首度出山并不像预料中的那么顺利。除了要不断与各种心思细密的政府官员、私营企业主打交道,媒体之间的争夺战也让她身心疲惫。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这个原本坚强的农村妇女在异乡失声痛哭。讨薪之行闹出了“失踪”传闻,惹来了多方非议。

  5天时间内熊德明显得憔悴很多,笑容也不再灿烂。她私下透露很想马上回去,做回普通农妇,种田养猪。不过热心肠的她也为民工讨到了一些说法:在她参与调解下,东城陶瓷公司的李中全和丰业陶瓷公司的李军华,分别顺利地拿到了4.8万元、2.6万元伤残赔偿金。经谈判,温州胜得利公司愿意赔偿她的表弟、四级伤残者张仁合10.5万元,尽管这些钱未必能顺利拿到。

  “失踪”之谜农妇陷入媒体大战

  熊德明在温州讨薪的数日里,这位民工心中的“熊大姐”曾突然宣布不再与大多数媒体接触,此后就处于“失踪”之中。

  其实,全国数十家媒体对焦点人物熊德明的争夺战早在12月1日就已经打响。当天,央视以“买飞机票、帮付房费”为由,“包”下了对熊德明的采访权,不让她与其他媒体见面。

  2日媒体的争夺更加激烈,熊德明对此无能为力,在宾馆房间内当着所有媒体记者的面哭了,众多相机和摄像机马上对准熊德明,拍个不停。央视记者更与各地媒体记者发生激烈争吵,并叫来宾馆保安,试图驱逐各地媒体记者。见状,熊德明红着双眼站起身来对保安说:“我哪个媒体都不跟,我跟你走。你把我送到一个安静地方,我要好好想想。”之前已经在喊累的熊德明拉着保安不放,哭着上了宾馆电梯,就这样悄然“失踪”了。

  3日,来自重庆、上海、浙江的众多媒体记者冒雨在温州寻找了一天,都没有结果。记者后来得知,熊德明的“失踪”是因为她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在一起,为他们的拍摄工作提供帮助。有人对此质疑,熊德明的温州之行已完全变味,从无偿为民工讨取职业病赔偿金的义举,变成了为配合一家媒体的“作秀”行为。

  据重庆媒体的记者表示,正因为熊德明喊出了“自费为几十个老乡去讨职业病赔偿金”的口号,他们才会那么重视,派出强大阵容一路跟随前来,但自费似乎成为熊德明办事的绊脚石:由于没有准备食宿资金,她只能跟着“央视记者”走。熊德明曾当面告诉重庆一记者:“北京的记者把自己所有的费用都包了,重庆媒体做不到。”这也许才是她被迫“失踪”的真正原因。

  4日下午,“失踪”3天的熊德明乘飞机赶赴北京,配合中央电视台录制一档节目。在温州飞机场,熊德明拉着记者的手坦言,多方面的压力逼得她非常想念远在重庆的家,那里还有家人和工作在等她,“录完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我就直接回重庆了,不会再回温州了。”不难看出,温州之行给这个原本简单的农妇带来了伤害。

  “无偿”讨薪?维权组合早现分歧

  尽管熊德明和她的法律顾问况力彬最初都称要“无偿”帮助家乡民工,但事情的发展却令人疑惑。两人不仅出现严重分歧,被熊德明“抛弃”后的况力彬则直接表示:“一旦拿到赔偿金后,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熊德明只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仅仅因为机缘巧合而与众不同。因听到老乡们的诉苦,心肠耿直的她便径直赶到温州,想凭一己之力,替民工讨还公道。而她的法律顾问况力彬只是重庆一家法律服务所的一名法律工作者,虽古道热肠,但并没有律师资格。而他们这一对组合,所要面对的却是中国普遍存在的私营企业欠薪、职业病赔偿这个屡禁不止的顽症,困难可想而知。

  刚到温州时的熊德明,和她的法律顾问况力彬形影相随,两人坚称“拿不到工资和赔偿金就不回重庆”。但很快两人就分道扬镳,熊德明出于某种原因收回了况力彬的委托权,此后两人毫无联系。

  况力彬向记者出示的有熊德明签字按手印的聘请书和一份与熊德明的表弟、民工张仁合签署的合同上清楚地写着:一旦调解成功,况力彬有权提取赔偿金中的8%作为报酬,这显然和他最初所称的“无偿”帮助民工有很大的出入。况力彬称,熊德明到温州给民工维权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的影响。他还透露说,由于来找熊德明维权的民工多,他在重庆时就对熊德明提出,让她把来找她帮忙的民工介绍给他,每介绍一个给熊德明100元。

  对于况力彬的这种说法,熊德明表示,况力彬的确曾向她提出这样的想法,她也曾经把需要维权的民工介绍给况力彬。但是,她认为自己为老乡出力是应该的,所以没有收过况力彬的钱,至于况力彬是否向民工收钱,她就不得而知了。据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称,到现在为止,她为民工维权没收哪个一分钱,相反,自己还倒贴5000、6000元进去,连机票钱都是借的。

  其实熊况的分歧不仅仅在有偿和无偿上,在打不打官司上他们看法也完全不同。况力彬称:“熊德明不想打官司,就想通过协调,把钱赔给农民。她说,打官司既费钱又费事,农民陪不起。而当地政府和一些老板正好利用她的想法,不把索赔引向法庭。”

  讨薪反响被讨工厂索性关门

  其实,熊德明此次温州之行招致了多方非议。被讨薪的工厂索性关门“抗议”,厂里的工人们对熊德明颇有怨言。就连盼着熊大姐帮自己维权的民工们,也多有失望。

  引发这次维权行动的温州胜得利陶瓷公司3日已关门停产。“胜得利”董事长王景林告诉记者,公司是经过股东的一致表决后关门停产的,“至少今年是不会再开了”。王称关门原因是“股东们认为赔给张仁合10万元太冤枉,如果其他在这打过几天工的民工效仿,企业不能负担”。

  而“胜得利”的工人们为这个月的生活费和过年回家的钱忧心忡忡,对熊德明也颇有怨言,他们认为熊德明“为了给两个亲戚讨钱,反而害得我们失去经济来源,我们去哪吃饭,过年怎么给家里交待”。

  就连一直盼着熊德明为自己维权的许多民工也有了新的看法。民工付中文曾到温州机场苦候三小时,“接救星”似的迎来熊德明。可此后,他再未见过熊一面,倒和大伙在劳动局外白等两天。民工们已不把希望全系在熊一人身上,他们集体致信温州市长刘奇,决定寻求政府帮助。

  而见到熊大姐的民工感觉也未必很好。有民工说,劳动局和央视记者鞍前马后陪着熊德明,“感觉不是心目中的熊大姐,倒像首长来视察。”

  “民工律师”

  如此讨薪极不正常

  “对熊德明讨薪的大肆渲染,极易给民众传递一个‘法律软弱’的错误信息,这是个误导。”靠替农民工打维权官司出名的“民工律师”周立太,对熊德明出面讨薪一事极为不满。在他看来,熊德明讨薪是件极不正常的事,“熊德明既无基本的法律知识,又无国家认可和颁发的相关资质”,熊德明通过法律途径帮助农民工讨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即使她因为名人效应讨薪成功,这也是极不合法的。

  在周立太看来,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尽管还不是很完善,但足以来维护农民工自己的合法权益。

  “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则,名人也不例外。”温州龙湾区一位副区长的话刚好和周立太吻合。这位副区长说:“如果她要到龙湾为重庆民工维权,为她的亲戚维权,就必须有相关的委托书。作为名人,熊德明可以关心和过问此事,但不能代表民工进入法律程序,因为任何名人,都不能超越法律。”

  社会学家

  讨薪尴尬是体制之惑

  重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钟瑶奇认为,替农民讨薪本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事。熊德明因为给总理说了一句大实话而出名,她实际上是代表了总理的一种亲民形象。媒体将她塑造成了“讨薪英雄”,熊德明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英雄。熊德明能够解决个别人的问题,却不能根本扭转农民工讨薪的困境。

  靠领导讲话和名人掀起运动式的讨薪,只能解决临时的、个别的问题,只有体制完善和法制健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如果管理体制不完善,熊德明的苦恼还将出现在更多人的身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