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备有催泪风油精 哭一小时花一百“哭吧”在中国受欢迎(第三只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1:04 环球时报

  在安徽合肥濉溪路上的一家“哭吧”里,一名中年女性坐在沙发上尽情哭泣。

  旁边的桌子上则摆着风油精等“催泪工具”。房间里还有一箱玻璃杯,是供客人情绪激动时发泄用的。据经营者介绍,开设“哭吧”主要是为一些在情感、工作及生活上受委屈或挫折的人,提供一个尽情释放和发泄痛苦的场所。

  其实,今年7月,南京市就诞生了中国首家“哭吧”。44岁的罗俊(音译)是“哭吧”的创始人。2003年,他从机关辞职后,先后开办过“丘比特”中介服务中心及情感倾诉热线,以此为受情感问题困扰的人们提供宣泄的渠道。但不久就因经营状况不佳而停止此项业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受到“吧文化”的启发,决定开个“哭吧”,供一些人发泄。如今,他的“哭吧”里,每天都有10多位客人,哭1小时收费50元,月收入超过5000元。

  据罗俊介绍,“哭吧”的大多数客人是因为无法在都市生活中随意流泪而光顾的。其中,女性占80%以上。她们常受失恋、离婚、丧子等情感问题困扰,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场所。在这里宣泄后,她们中的大多数能很快恢复心理平衡,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一位正准备痛哭一场的小伙子说,以前不敢哭,因为怕别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的“哭吧”为男人提供了发泄情感的地方。

  自南京出现“哭吧”后,其他省市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的“哭吧”。一位叫刘林娜(音译)的上海经营者,还特别将自己新开的“哭吧”取谐音名为“酷吧”。在“酷吧”的桌子上,放着一张价目表,情感宣泄(也就是哭)每小时收费100元。刘林娜对这门生意充满信心。她说:“我每天有空便研究个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我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各大城市都开一家分店。在上海的目标是每个区拥有一家分店。”

  对于这股新兴起的开“哭吧”风,中国一些心理学专家认为,“哭吧”反映了中国人面临的巨大的社会压力。日本以前流行过“发泄吧”,“哭吧”和它相似,只是发泄方式不同。

  但一些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南京市精神医学专家翟树涛(音译)表示,“哭吧”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的场所,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哭泣很难完全转变成一种商业行为。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李小文(音译)也认为,哭泣有时确实可以达到发泄的目的,但并不是调节情绪的最好办法。要解决情感等问题,最好是搞好邻里、同事和家人之间的关系。看来,颇受欢迎的“哭吧”能否像“网吧”一样在中国普及,仍有待时间证明。(摘自德国《每日镜报》)

  《环球时报》〔20041203 第23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