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今早奠基,2007年开放(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3:58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广东文化建设添大手笔:廿四米古沉船移入“水晶宫” 本报今天消息记者林福益、通讯员邓永鸿报道:由省财政直接拨款1.6亿元兴建的“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今早在阳江市海陵岛奠基,预计2007年底建成开放。这是55年来全省地级市中最大的一笔文化项目建设专款,也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项目。副省长雷于蓝出席了奠基仪式。 巨型“水晶宫”装沉船世界罕见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项目包括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总建筑面积25840平方米,藏品规模为3万件,总投资1.9亿多元。其中主体工程为博物馆主体、“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水晶宫等,建筑面积16550平方米,工程投资为15979.6万元,全部为省财政拨款。辅助工程为娱乐城(潜水俱乐部、风帆俱乐部)及商业街,建筑面积9290平方米,需投资3348.1万元,将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解决。 按照构想,该博物馆将建成为“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现代化专业性水下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将用来“装盛”古船的“水晶宫”,它是一个巨型玻璃缸,“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后,将与船载物品和淤泥一起,被平移到这个巨型玻璃缸中,供人们观赏。届时游客还可透过玻璃缸,看到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文物的示范表演。据悉,这种保护和陈列方式,在世界同类主题博物馆中是前所未有的。 文物数量相当于省级博物馆 “南海一号”沉没点位于珠江口以西,距离海陵岛约20海里。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渔民出海捕马鲛鱼时,就常有渔网被物体钩住而拉不上来。有经验的渔民断定可能有沉船。1987年8月,首次发现“南海一号”。2001年以来,对它的摸探工作一直在顺利进行。至今已打捞出水的文物有金、铜、铁、瓷类等器物45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多为价值连城的国家一级文物。初步探知,整船装载文物可能多达5-8万件,相当于一个省级博物馆的藏品量。 经考证,“南海一号”船体长24.58米,宽9.8米,重约3800吨,船底呈刀形,是目前世界已发现最大的宋代货船,距今估计842年历史,比瑞典已出水的300多年前的古战船还要“老”。这艘在海底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船,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没有侧翻,而是“端坐”在海底20米深处,被两米厚的淤泥所覆盖。从船上出水的瓷器看,有可能是从福建泉州刺桐港出发,前往中东某地,在途经阳江海域时因天气恶劣而沉没。 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沉在海底近1000年而不腐,比船上的货物更有研究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