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代表意见为何与民意截然不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4:17 新京报 | ||||||||
北京6个世遗景点的门票可能大幅度调高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反对声浪接踵而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言论文章或读者观点,对调高门票价格进行质疑;在网络上,反对提价的声音已成压倒性形势———近日新华网上收到网民发表意见的帖子有1000余条,其中95%的帖子持反对态度。 而与以上反对声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参加世遗门票调价听证会的21名听证会代表
听证会本是一个渠道,一个法律授权公众与处于强势的垄断企业或公共管理部门进行博弈,争取自身利益的渠道;听证会更是一个以公民权利制约垄断企业或公共管理部门无限追求利润或收益欲望的工具。试想一下,当作为民意代言人的听证会代表们的言论,与垄断企业或公共管理部门的想法完全“合流”时,这样的听证会还能实现它的初衷吗? 6个世遗景点的门票调价听证会是一个没有听证双方激烈抗辩和全力博弈的听证会。这样的听证会与其说是听证会,不如说是一个商量涨价幅度的协调会;与其说有关方面在听取公众意见进行决策,不如说有关方面在借听证会之机确立涨价的合法性。 可以看到,此次听证会代表赞成涨价,走向民意反面的现象并非孤立。之前国内召开的不少价格听证会上,听证会代表们违背民意,力挺涨价方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那些旗帜鲜明反对涨价的听证会代表总是不多,使得许多民众对听证会产生了诸如“作秀”、“走过场”的认识。对听证会的不信任,是对中国法治进程的伤害。 破解这一现象目前需要进行两方面工作:目前国内听证会代表的筛选程序还是一个空白,听证会代表的筛选往往比较随意,筛选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在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垄断企业或公共管理部门很容易对听证会代表的筛选进行渗透。所以,要尽快完善立法,确定一个公正、民主、公开的听证会代表的筛选程序,确保听证会代表成为民意的最真实反映,同时明确对敢于操纵、干扰、破坏听证会代表正常筛选工作的行为进行惩戒。 在听证会代表的筛选程序完善之后,还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和程序,从制度上和程序上预防“收买”现象的发生,即听证会代表确定,有关部门与代表之间的接触、材料提供等行为应有制度规范。此外还应该把听证会的全过程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直播,让每一个代表民意的听证会代表都接受公众的监督、直面道德压力。唯如此,才能在听证会上听到真实的声音,确保听证会代表寸利必争,全心全意捍卫民众的利益。 最后还要提的是,像世遗景点的门票调价这样重大的决策行为,仅仅靠一次听证会就想全面、科学了解真实的民意,是困难的。在信息时代,有效调查民意的方法实在很多,比如网络调查就可以征集到全国各地人而不仅仅是北京人的民意。对于各种重大决策的民意征集,听证会只能成为其中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所以,在6个世遗景点是否涨价的决策作出之前,我们期待有关方面能开拓思路,更广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意征集,以获得最真实、最广泛的民意。评论员于平 相关专题: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遭质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