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察:为何千军万马挤考公务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4:33 新华网 | ||||||||
11月26日,全国有310656人通过资格审查,赶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12月2日,广州市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共有16575人角逐423个职位,平均一个职位有近40人竞争;前日,26665人拿着准考证奔赴鹏城,参加深圳市公务员考试,招录比例接近17:1,这些数字,同比增长都超过10%。高校应届毕业生应考比例超过七成,成为主力大军。
踏入新世纪以来,公务员考试的火焰在高校一年比一年耀眼,万人抢挤独木桥的场面一次又一次重现。然而,当某市某区某一科员职位从数百大学生中挑选而出时,这把烈火究竟燃烧了什么,又埋葬了什么? “公务员热”图安稳还是志高远? 近日,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针对2005届高校毕业生一连举办了6场行业专场招聘会,进场的用人单位累计接近400家,接收简历约10万份。据记者从每场招聘会上随机抽取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300个样本中竟有82.3%表示已报考公务员考试,还有8%表示准备报考。换句话说,即使在选择其他工种的学生群中,仍有九成大学生同时备战各类公务员考试。这些学生,在跨过一道又一道应试教育的门槛后,为什么又云集在公务员考场上? 在6场招聘会上,不少大学生纷纷亮出“待遇好”、“工作轻松”、“职业稳定”等“优点”来应对记者,甚至不逃避“4年专业所学可能被浪费”的问题。 “这几年,国家针对公务员制定了一系列加薪、车改等政策,公务员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果与律师相比,收入可能要低一些,而且我可能只是在办公室终日从事一些文件处理的工作,但对一个女孩子来说,这份上下班时间固定、安稳、收入比付出略高的工作,比当律师更有吸引力。”中山大学法律系的小黄坦诚地说。 希望“安稳”的心态,是多数大学生选择入职公务员的主要动因。不少学者认为,如果大学生仅仅只是图“安稳”,“公务员”并不会成为单一择业现象的主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分析,在大学生群中出现报考公务员热,并不能单单从收入或工种舒适度来考虑,应该有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因为,不仅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职位并不轻松,而且公务员的收入相比起一些企业来说,仍然不算高。“公务员热”之所以持续不减,应该有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了参与国家管理的意愿,而报考公务员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高素质人才挤机关折射隐忧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公务员职位竞争行列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还有不少当年考不上公务员的学生“卷土重来”。最近,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有一项关于青年就业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广州46.3%的青年心中最理想职业为党政机关干部。 “公务员热”,从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消费来看,是不是一种好现象?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政府机关最大的作用是实施公共管理,对公务员的要求,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高素质人才都集中在政府部门,就会形成一定的人才浪费。当“公务员热”高企,就会使原本应当在技术和专业性更强、更需要创造性的部门发挥作用的人才卡在了政务部门上,经济不可能有充足活力去面对新环境下的新挑战。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不少专家也忧心忡忡:当前大学生选择当公务员的集中化现象,或多或少也体现了家庭的意愿,夸张点讲,或许一个“全民皆欲当官”的环境正在形成。先不论有相当部分基础学科的大学生也抛开专业从事公务管理,仅是想想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拼搏锐气、创造激情因此被消磨时,产生社会财富的一线生产部门就可能再也不能进步,社会前进的步伐也会减慢。 大学生应到一线挑战自我 李小鲁认为,尽管有不少大学生把政府工作视为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的舞台,但对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来说,更应清楚审度个人定位,慎重作出选择。 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则表示,政府、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要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引导,多渠道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当务之急是建立注重人才开发与利用的配套政策,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积极创新的软环境。 “而对公共管理学有专长的人才,一方面,政府可考虑建立更完善的机制,把具有这方面才华的学生引入公共管理领域中,另一方面,学校也可开设恰当课程或讲座,帮助这部分学生调节应试心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谢苗枫 梅志清 胡键)(责任编辑:熊红祥)(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