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贯彻一号文件回望)乡村奏响《好日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06:51 荆楚网-湖北日报
  [东湖社区] 用户名: 密码: [邮件] 站内检索: 智能 作者标题关键字首页湖北日报日报要闻[贯彻一号文件回望]乡村奏响《好日子》(2004-12-08 06:51:26)

  编者按

  今年春天,中央和省委接连出台的两个一号文件,犹如阵阵春风吹遍荆楚大地,给我省农业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据省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我省水稻播种面积达30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粮食总产210多亿公斤,比上年增产20多亿公斤;前三季度,我省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其中粮食(包括政策性收入)一项增收200元以上。为反映我省农村贯彻两个一号文件出现的新变化,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贯彻一号文件回望”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贯彻一号文件回望)乡村奏响《好日子》(图)
题图为丰收后的潜江农民在广场上敲起了欢快的锣鼓。湖北日报记者郑元昌摄

  寒风中的热流

  湖北日报记者李济东 通讯员陈冬青

  11月25日,冷空气将江汉平原带入寒冬。迎着呼啸的北风,记者前往荆州市产粮大镇川店镇采访。

  车刚进入川店镇边界,就碰到一辆满载红砖的加长货车横在窄小的柏油路上。见记者的车被堵,正在搬砖的几位农民赶紧赔笑脸:“请多包涵,我们农民做回房子不容易,一下完砖,车就开走!”虽然寒气逼人,但进入川店镇的街道,只见人流、车流熙攘。

  在顺兴摩托车行,孔桥村农民谢耀海正在选购摩托车。谢耀海说,今年种田赚了钱,想换台新的。

  店里伙计告诉记者,他的店开张半年来,已卖140多台摩托车。

  三三超市的电讯柜台前围着一群选购手机的农民,他们一时拿起这款手机瞧瞧,一时又拿起那款手机试试,就是拿不定主意。

  陪着记者逛街的川店镇党政办公室主任郑庆红,指着正在装修的聚鑫超市说,这将是近两个月镇上新开的第3家超市,“他们都是盯准了农民的‘荷包’,想赚一笔。”

  我们来到张场村2组张友政家,只见他正在装饰一新的家里睡午觉。他父亲郑世清说,友政今年种了18亩中稻,纯赚了万把块钱。刚花4000多元装修房子,花1300元换了台新彩电。“老郑今年种了60亩中稻,赚得比他儿子多多了!”郑庆红在一旁说。

  走进2组村民李士培家时,他正摆弄着刚买的摩托车。虽有了新车,但遗憾的是回家途中撞了人,人家的1000元医药费他二话不说全赔了。

  虽然撞人赔了钱,但李士培说没影响“大局”:“赔人家的应当,今年赚得多,也赔得起!”

  “农民管乐队”走俏

  湖北日报记者张兴旺 许琳 通讯员张训蒙 王峰

  快到年尾,浠水县洗马镇河东村一带村民祝寿的、嫁女的、娶媳妇的特多,这可忙坏了四组村民何南山率领的“农民管乐队”。11月25日下午,我们与摩托车后面载着长号的何南山在他的家门口相遇。“附近的梓木山村有户人家嫁姑娘,请了我们乐队,我刚从那里回来。”何南山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今天吹了些什么曲子?”“《我们走在大路上》、《喜洋洋》、《好日子》。吹得最来神的是《好日子》!”何南山答。

  何南山告诉我们,今年中央、省里的一号文件政策好,加上风调雨顺,农民增产增收,得的实惠比哪一年都多。如今日子过得滋润起来,所以谁家办喜事,他都要向户主推荐《好日子》。“前些年虽也吹过这曲子,但那时种田没赚头,口里吹着,心里却酸溜溜的。”何南山感受颇深。今年43岁的何南山,是河东村有名的种田能手。9年前,村里劳力外出打工,田地抛荒严重,村干部便动员他承包了20多亩抛荒田,并与户主签订了每亩每年交100元租金的合同。税费改革前,村里亩均负担达160元,高的三四百元,加上每百斤稻子卖不到50元,种田没赚的不说,遇上灾年要亏几千元。他曾想过退田,但与村里订了10年的合同,退也退不掉。今年情况大不一样,村里亩均负担只有54.54元,每百斤稻谷卖到70多元;这一减一加,今年仅种粮就纯赚14000多元。“往后几天,你的乐队有生意吧?”“多着呢!”何南山答。“只要有人请,我都要为他们演奏《好日子》。”何南山又补充说。

  丰收不止在田园

  湖北日报记者杨礼兵 参议员李长明 陈群

  今年春上,当中央和省里两个一号文件如春风吹拂云梦县吴铺镇的时候,记者采访时曾在这里见证了农民争着种田沸腾般的热情。

  11月27日,记者再赴吴铺镇采访,丰收的田野虽归于宁静,但见沿途一栋栋新楼像庄稼一样在生长,成为冬日乡村的另一道风景。

  在乡村小道旁,我们找到了正在指导农民建房的镇党委副书记李层明。一脸的轻松,他说今年是他分管农业3年来心里最踏实的一年。

  李层明介绍,吴铺镇是云梦县粮食主产区,由于两个一号文件政策惠农,今年4.3万亩水田全部种满种足,连6000多亩荒地都抢种一空。秋收盘点,农民亩均增收250元左右。全镇粮食总产正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的两个一号文件,不仅表现为‘多予、少取’,其含金量更侧重于价格、补贴等‘市场杠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这种特殊商品进行宏观调控。这种调控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形成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新机制。”李层明对此感受颇深。

  如今到了岁末,粮入仓,钱入袋,农民最关心的是明年还有没有“一号文件”。最近一段时间,乡亲们经常向李层明打听这事。在农村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李层明尽管希望农民每年都能从政策中得到诸如“直补”一类的实惠,但他相信,粮食生产最终会靠“市场之手”来调节。“就拿今年‘争地热’来说,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从长远看,农民会改变对土地的过度依赖,回归理性,土地最终会通过市场手段向大户集中。”

  记者看到,李层明说这番话时,在一旁的村民听得特别认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